A3:科技综合总第3263期 >2022-11-02编印

智慧水务掌上办,科技赋能助补水!
刊发日期:2022-11-0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022年秋季永定河生态补水正在进行中,手机端“京办”软件水资源调度配置模块点击率暴增。该模块依托水务大数据平台,汇集了全市水资源情况,实现“喝、存、补”全掌握,让补水时段流域关键节点的数据和影像“一目了然”,为相关工作决策、执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针对本次补水计划特点,北京市智慧水务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智慧院)优化推出“流域总览”界面,对重要节点“一图打尽”,增加地下水、“水环境侦察兵”数据,辅助评价补水绩效。启用多个视频“快速部署站”,实时见证水头通过过程。同时依托视频AI技术,在官厅水库及沿线河道实现水位、流量信息自动识别,作为人工观测和自动监测的技术补充。

3-智慧水务掌上办1.jpg

智慧水务1.0设计架构图

这是智慧水务1.0项目建设的应用场景之一,也是智慧院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布局智慧水务建设的成果。为此,他们做了大量工作。

搭建水务数据超市,释放数据价值

随着智慧水务1.0工作的不断推进,水旱灾害、“取供用排”相关雨量、水位、水量、水质等监测数据有序汇入水务大数据中心,形成了原始数据资源。

为提升数据效能,释放数据价值,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智慧院按照分类别、分来源、分类型的规则,完成了已汇聚的两大类、12小类监测数据整理工作,建立了水务数据“超市”并对外开放。各区、各单位可以便捷查看各自所需的原始数据和汇总成果数据。为推动数据汇聚,提升数据质量,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共享,为数据资源的场景化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智慧水务掌上办2.jpg

水务大数据超市

利用边缘计算技术,赋能万物互联

为应对“重图像获取,轻智能分析”的问题,智慧院将边缘计算技术应用到水务视频监控管理中,研发了视频边缘计算平台终端,配合基于水库水位的无水尺水文识别算法,可在前端读取摄像机视频,进行水位识别,将实时信息传输到智慧水务基础底座,既能挖掘视频信息价值,又能降低视频流量,解决了过多占用中心网络带宽、云计算算力资源等问题。

3-智慧水务掌上办3.jpg

视频边缘计算平台终端应用

融合无线通信技术,解决数据传输问题

部分观测点位分散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中,没有通讯信号,要长期靠人工来获取数据信息,既费时费力,观测数据的及时性也无法保证。

智慧院根据传输数据容量、频率等需求,利用北斗卫星及高通量卫星等资源,搭建地空立体式通讯架构,解决“最后一公里”通讯难题,实现密林山丘间观测点数据的实时回传,为今后的综合观测提供有力支撑。

3-智慧水务掌上办4.jpg

实地踏勘观测点位

丰富“京办”应用,推动智慧政务

智慧院以“京办”为抓手,聚焦水务重点业务工作场景,将“京办”打造成汇集各类重要应用的“百宝箱”,除了日常办公外,集成农污处理、水务河湖热点、水务驾驶舱等业务模块。让水务人不论身处何地,动动手指就可实现相关工作“掌上办”。

3-智慧水务掌上办5   电子报.jpg

3-智慧水务掌上办6.jpg

下一步,智慧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盘活家底,综合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智慧水务1.0项目建设!

(北京市智慧水务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