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亦双 曹晓萌
“姜书记,我家棚里的瓜可甜哩,快吃……”“姜书记,您看这棚里的蔬菜长得多好,您拿回去些吃……”“姜书记来了之后,不仅让村庄变美了,还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2022年12月26日,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日庄镇院里新村,提起第一书记姜涛,村民都赞不绝口。
姜涛,青岛水务集团胶州自来水有限公司城北营业所副所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刻,他积极响应号召,2021年2月,受组织选派前往莱西市日庄镇院里新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在泥泞的乡间小道、在村民的家中、在村民农田里,到处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他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沉驻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从小事入手、从急事着手、从难事下手,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华彩乐章。
加强组织建设 增强村庄凝聚力
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院里新村留给姜涛的印象是“好山好水好风光”。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良,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村庄,怎么会是贫困村?姜涛心中产生了困惑。经过深入走访他发现,“党员干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群众的内生动力不足”是村子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要想解决干部群众存在的“思想懒惰”,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哪里入手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呢?他第一把“火”就烧在了抓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这一“关键少数”,建制度立规矩、查摆问题、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有人对姜涛说:“村干部是村民选出来的,又不是你这个第一书记任命的,人家凭什么听你的、跟你干?”但是姜涛不服输,作为院里新村第一书记,首要职责就是建强基层组织,这项任务完不成,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第一书记。他逐一找村“两委”干部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关心关爱困难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干部,树立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组织干部学政策、用电脑、整材料,帮助他们提升工作能力;带领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经验、学方法,拓宽他们干事创业的思路……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姜涛始终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振兴”的责任和使命,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他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积极组织召开院里新村全体党员座谈会,重温入党誓词,加深党性教育,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优秀党员评选活动,加强院里新村党员干部学习,组织院里新村党员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培训2次,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姜涛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围绕村庄党组织建设,从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入手,压实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精准确定党员中心户,形成“新村党委——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设置,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党员包干到户工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原则切实为群众服务好。
办好民生实事 提高村民幸福感
“虽然今年天气比较旱,但今年种的小麦丰收了,比原来多收了300多斤,增收四五百元钱,这要感谢姜书记,感谢水务集团为我们建的农田灌溉设施。”日庄镇日庄新村王家都村党支部书记王祥波多次找到姜涛代表全体村民表达感激之情。
莱西市日庄镇日庄新村王家都村农田灌溉设施基础建设薄弱,因前些年部分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年久失修,出现设施故障甚至损坏的问题,导致村里近90个取水口无法使用。天气炎热,村里800亩农田无水灌溉,严重影响着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阻碍了当地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姜涛了解到上述情况后,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向自己派出单位青岛胶州自来水有限公司联系沟通汇报,并向公司递交了对该村乡村振兴工作帮扶的申请,引起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
2021年10月12日,在经过前期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公司主要领导到莱西市日庄镇人民政府现场捐赠人民币10万元,用于莱西市日庄镇日庄新村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升级工程,工程落户在日庄新村王家都村。该工程于2021年12月初完成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造后的农田灌溉设施通水运行顺畅,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显著提升,极大地改善了该村农业灌溉条件,解决了全村800亩土地的灌溉用水问题,为农业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硬核支撑 增强群众“造血功能”
“明年葡萄就可以挂果,每亩利润预计至少5000元,比起以前靠种地务农的收入真是提高了不少,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日庄镇院里新村村民刘永言兴奋的说。
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姜涛坚持“特色产业促民富”的发展思路,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品种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加快推进产业振兴。
日庄镇是莱西市农业大镇,地处莱西湖西岸,位于大沽河、小沽河之间,水资源十分丰富,早晚温差大,日照充足,十分适宜种植葡萄,种植出“阳光玫瑰”“克瑞森”等葡萄品种以个大、味甜、色泽鲜艳而闻名青岛,还有“大美日庄”合作社联合社、“湖西七彩”田园综合体等农业发展平台,非常适合发展葡萄产业。
姜涛在经过前期各项论证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决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试种经济价值高、管理相对简单的葡萄。他积极协调工作队争取上级资金410万元开展葡萄产业园项目建设,目前300亩葡萄长廊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该项目为附近村民提供了每天不少于30个的就业岗位,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民务工加地租的收入,每户可达1.5万元以上,种地和打工挣钱“两不误”。虽然现在是冬季,但在葡萄棚里数十名工人正在为栽种的葡萄修枝、绑枝,其中,日庄镇院里新村村民刘永言从建大棚开始就在葡萄产业园上班,近半年的时间,他对葡萄管理的各项技术已经全部掌握,凭借高超的技术获得了可观的务工收入。
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的产业帮扶举措,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村民腰包也鼓起来了,大家幸福感越来越强,谈及村里可喜的变化,村民的言语中都充满了自豪感。
扎根基层一线 舍小家为大家
驻村两年来,姜涛黑了也瘦了。但是,他对于院里新村的付出,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希望你一直在我们这里待下去!”有村民曾给姜涛发微信,表达对他的感谢。两年来,姜涛舍小家为大家,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用行动践行担当,赢得了院里新村干部群众的拥护和好评。他跟随乡村振兴工作队扎根农村基层一线,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认真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宣传落实各项惠农富民政策,探索谋划院里新村的发展新路,带动引领院里新村两委干部及党员参与乡村治理,干部群众群策群力成效显著,村民更加团结、民风更加淳朴、村庄更加美丽、社会更加和谐。
100公里,是姜涛从胶州市的家到院里新村的距离,可他每周才能回去一次。80多公里,是姜涛老家到院里新村的距离,距上次回家看望父母,已过去100多个日夜。上高一的女儿帮她算过,在自己读初中期间,爸爸只接送过她两回……当提起父母、家庭、孩子时,当想起自己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角色时,一向坚强的姜涛也忍不住几度哽咽。扎根基层两年,有困难、有委屈、有孤独,但收获更多的是胜利的喜悦和理想的硕果。
春华秋实,恰似岁月如歌。“人生有无数次的选择,这次选择当第一书记,这无疑是最自豪最难忘的,但却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才能不负韶华”。姜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将在最后一年的驻村工作中,立足本职,牢记使命,勇担重任,锐意进取,不负韶华,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