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283期 >2023-01-08编印

让汩汩清水流进千万家——记黄山水务控股集团这十年
刊发日期:2023-01-0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吕 懿

水,生命之源。

安徽省黄山市总面积980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3余万人,虽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如何让市民喝上安全放心的优质水,是几代黄山水务人的梦想。

黄山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屯溪自来水厂,1993年成立黄山市自来水公司,2021年变更为黄山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简单的供水,到集供水生产、污水处理、水务建设、水务开发、水务运营、水务保障等多功能、全要素的现代化水务企业,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十载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

1-黄山.jpg

党建引领,“管网医生”树品牌

这十年,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党总支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持续不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黄山水务控股集团高质量发展。

2016年,黄山水务党总支结合实际,打造了“管网医生”特色党建品牌,通过“一面旗帜”强化堡垒作用,“一支队伍”传递奉献精神,“一张榜单”严格考评标准,“一句承诺”紧抓为民服务,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国企党建工作水平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同时,彰显水务为民,组建“管网医生”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先后获得“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品牌”、市属企业“十佳党建品牌”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管网医生”经历了确定原型、优化升级、丰富载体、扩大影响几个阶段,不断完善优化。党员志愿服务队以立足民生福祉为出发点,把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立足点,主动上门宣传、办理手续,积极推进中心城区老旧管网及户表改造等工程。十年间,黄山水务控股集团服务用户数量从10.4万户增长至17.4万户,其中使用智能水表户数从89户增长至1.9万户,城镇人口供水覆盖率100%,实现了质的突破。

在用户数量大幅攀升的同时,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做到了服务质量的同频共振,陆续开通线下营业大厅、电话预约、网上营业厅、皖事通平台、工改平台、支付宝、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供水业务办理渠道。2022年,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再次依托皖事通平台,联合市内各区县水司升级皖事通业务办理功能,顺利开通“黄山市供水专区”,系安徽省内首个皖事通“供水专区”。

黄山水务控股集团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面梳理挖掘企业和个人用户办事需求,目前,可为用户提供缴费、水表报停、开票、投诉、报修、信息查询等17种供水服务,覆盖用户用水“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同时,推进“透明”阳光服务,对各渠道环节、价格等服务标准,供水设施安全使用常识和安全提示,水质等用户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线上+线下”双公开,让用户喝上“放心水、明白水”。

重点工程,提供充足“水动力”

这十年,是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加速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十年。集团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供水管网新建与改造、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民生供水保障和重点工程建设四方面齐抓并进。从二水厂取水口上迁到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从“三小”改造到供水管网互联互通,黄山水务累计完成DN100以上供水管道的新建和改造超过250千米,供水管网的长度围起来可绕黄山市一圈。

2021年11月6日,黄山市南部城镇群水务调度中心项目(以下简称“调度中心”)正式破土动工。调度中心是南部城镇群水务一体化工作的核心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保障市域南部城镇群供水设施、污水设施的共建共享和联网联调,进一步提高区域供水安全保障和污水达标处理能力。

南部城镇群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开工以来,已累计铺设DN300及以上管道34公里,实现了中心城区与徽州区、休宁县供水管道联通、供水应急保障资源共享。

多年来,黄山水务控股集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升级改造,先后实现一二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以来,出水水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不仅有效控制了水污染,还大大改善了周边地区的水环境,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22年1月23日,随着屯溪区屯光镇审坑村农村饮水工程正式通水,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完成十六年长跑(农饮工程自2006年起实施),60个村农村饮水工程,铺设供水管道约200千米,解决近2万户,5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2022年4月21日,黄山市中心城区五水厂工程项目通水并网试运行,国内首座“水平管+浸没式”超滤膜水厂落地黄山,中心城区供水进入“三水源地”时代,实现了从为黄山市中心城区提供“合格水”到提供“优质水”的飞跃,为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后续发展提供了充足“水动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保障。

科技创新,攻坚克难结硕果

这十年,是黄山水务控股集团科技创新成果涌现的十年。从获得“实用型自来水管”专利到获得“二次供水系统”专利,从数据可视化到发展智慧水务,十年来,黄山水务控股集团深入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致力于打造高新技术企业。

大数据赋能,打造智慧水务。一方面,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感知压力、流量、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打造有效、全面的物联网;通过智慧水务云平台和水力模型系统,综合性监测预警,充分发挥科学精准调度指挥功能,确保城市供水压力平衡与流量稳定。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供水厂自控智能改造建设,实现从浑浊原水到优质的出水整个生产流水线全程智能化远程控制,真正达到制水生产高智慧化程度。2022年,五水厂运用高可靠、全流程闭环控制的水厂自动化系统,实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智能运维模式。每年相较于传统运营可降低人力成本约120万元。

科技创新驱动,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黄山水务控股集团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引领,通过DMA分区计量,实现供水流量管理数字化、网格化;基于水力模型的调度平台,实现水厂与管网运行统一调度;运用“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模式,让漏损控制更智慧;校企合作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填补技术盲点。通过DMA分区,结合“管网医生”、智慧水务平台等一系列举措,黄山水务控股集团构建起“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决策”的智慧控漏“黄山模式”,做到了供水管网漏损率不断下降。

加强技术攻关,提升水质检测能力。黄山水务控股集团下设三江源水质检测站自2001年取得CMA资质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建站以后加强技术攻关,不断推动检测能力建设并通过省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可承担水质类(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和水处理剂两大类的检测,认证项目231项。多次在建设部、建设厅、国家认监委、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长三角地区等组织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质量考核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打通二次供水堵点,探索“黄山二供模式”。为打通黄山市二次供水“源头”到“龙头”的堵点,确保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安全、优质、无损,黄山水务控股集团牵头编写了《黄山市城镇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自主研发了“二次供水采集系统V1.0”软件和二次供水监测系统,分别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和实用新型专利权,实现了数据采集的自主化。通过数据采集自主化,设计时得以统筹考虑周边管网情况,确定更优二次供水加压模式,并根据水力模型分析确保精确布局、合理选型。目前,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在多个小区实现了二次供水统建,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探索出了“高效稳定、安全智能”的“黄山二供模式”。

企业管理,精益求精质飞跃

这十年,是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十年。从课题研究到试点改革,从选树先进典型到开展文化活动,从职工道德建设到加强人文关怀,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坚持以文化挂帅,以成立集团为契机,围绕南部城镇群水务调度中心,打造企业文化基地。

提高内生动力,打造学习型企业。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上狠下功夫,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从内生动力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生产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广泛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多年来持续组织职工参加安徽省水协举办的自来水生产工、电工、管道安装工、供水维修电工等岗位技能培训和等级认定,通过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企业。

选树先进典型,提高综合素质。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有效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多年来,黄山水务控股集团连续七届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2021年作为省内唯一供水企业、市内唯一单位被授予“安徽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称号,且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黄山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项昀晖、江民恒、许湧、甫丽君等同志,先后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市劳动模范”“市五一劳动奖章”“黄山工匠”等荣誉称号。

提升资质,打造精品工程。自2000年初获得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以来,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2015年7月申报取得工程设计资质(丙级)证书,2021年顺利完成市政行业排水工程丙级设计资质增项,成为黄山市唯一一家具备给排水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企业。

做好企业宣传,增强文化自信。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在《黄山水务》报、《黄山水务网》、黄山供水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上狠下功夫。自2010年《黄山水务》报创刊以来,132期报刊风雨无阻,上面不仅记载着黄山水务控股集团成长的点点滴滴,更记载着一代代黄山水务人的步履铿锵的无悔脚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年,披荆斩棘;十年,踔厉奋发。站在新时代,黄山水务控股集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在黄山市委、市政府和黄山城投集团的坚强领导下,谱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