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综合总第3284期 >2023-01-11编印

加快培育创新型人才 深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刊发日期:2023-01-11 阅读次数: 作者: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党委组织部 贾会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面对时代的要求、形势的要求、国际竞争的要求,企业要想生存和长远发展,抓好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一、坚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创新型人才建设价值观

创新型人才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能够在新条件下坚持正确的理论,并加以继承和发展,创造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制度、新事物的人才。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能够推动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一)要制定与企业发展蓝图相适应的人才发展规划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攻坚克难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企业发展长远着眼,科学制定使用、吸引、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的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工作思路、具体措施、时间节点、职责分工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人才储备满足和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同步实现人才兴旺和事业发展。

(二)要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优秀的人才往往不仅看重物质待遇,而且更为看重个人发展的空间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此企业要善于在事业中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把握人才的成长规律,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积极搭建干事创业舞台,用事业造就人才,让他们在实践中淬炼成长,真正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三)要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完善的保障机制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更是需要有完善的人才认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政策作支撑。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育才、引才和留才工作机制,提高创新型人才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坚持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建设体制机制

坚持树立“人用其才”的科学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考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树立不唯文凭看水平,不唯年龄看贡献,不唯资历看能力的新观念,公平对待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以及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形成人人重视人才、人人渴望成长的生动局面。

(一)广开源、拓渠道,加强引进储备创新型优秀人才

坚持“动态引进、重点培养”原则,加快引进和培养企业紧缺专业的科技人才,提升企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动态分析企业未来三年人才需求情况,对于需要一定培养周期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受编制的限制,先行安排培养。对于企业紧缺的专业人才,参照社会同专业、同岗位的薪资水平,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提升对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特别是要突出关键岗位薪酬的竞争性,对中层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及高风险、高难度工种等岗位的人员与普通岗位人员在薪酬待遇上拉开差距。鼓励职工提高业务技能,对考取职称和专业技术等级的人员加大奖励力度,有效激发广大员工刻苦钻研技术业务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不仅要建立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等选拔机制,还要坚持做到选贤任能,把“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评价高”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有效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和动力。

(二)鼓干劲、搭平台,“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坚持把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积极为创新型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构建以技术研究院为主体的高端前沿科研储备平台,以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为骨干的实用技术研发平台和以广大一线职工群众为基础的自主创新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职工对所处行业的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开展研究,形成在实践中锻造人才,用人才来发展事业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对于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科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优先安排参加重大科研项目、优先安排行业技术交流、优先安排参加院校进修培训,积极树立世界眼光,不断拓宽国际视野。

(三)善培训、促知行,大力建设实用创新型人才

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各类专题培训或高级研修班,聘请各企业内部、高校或相关社会团体的专家和教授进行授课。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梳理调整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思路,构建完善的企业三级培训体系,如一级企业统筹安排重点培训、基层单位组织安排常规培训、班组定期安排实操培训等。另外,还要结合各企业实际情况和生产一线岗位运行需要,因地制宜建设各岗位和工种的特色教育实操培训基地,通过影视教学、实操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实操训练,切实提升技能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坚持深化改革守正创新,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智慧和力量

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作为首都国有企业,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以首善标准抓好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一流、结构优良、富于创新的人才队伍,全力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为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引进机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注重发挥党委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增强人才工作整体合力。

科学编制人才发展规划。重点研究企业内部关键岗位、重点岗位的用人条件,加强对岗位工种的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研究确立能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岗位工种名录,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快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服从大局需要,推进各单位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和引进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专业型、复合型的高端人才。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修改完善教学大纲,提高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

(二)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机制

善于用事业造就人才。发扬光大三个创新平台的作用,特别是瞄准行业前沿,争取国家、北京市重大科研专项,立足企业实际开展生产实用技术研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交流、科研项目攻关等方面的合作,推广产学研相结合及“项目负责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为科研人员、技术骨干和一线生产人员提供创新的舞台。

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三级培训体系,统筹安排教育培训经费,加大对基层单位二级培训及班组三级培训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力度。完善常规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结合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根据不同岗位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和计划,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观摩实践、职业等级培训等多种方式,做好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升培训效果。

(三)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

搭建开阔的职业平台。深化落实关于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措施,做好不同层级科技人员的竞争性选拔聘用工作,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遴选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名单,制定专项培养计划进行重点培养,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总结企业首席技师、首席员工评聘工作经验,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设置专业技术职位,研究选拔聘任和考核管理办法,给政策、搭平台、建机制,用好用活班组长、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等人才的专业特长,搭建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职业平台。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坚持人才为先,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改革发展氛围。转变人才重引进、轻管理的观念,帮助引进人才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在工作、生活、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持续的关心。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氛围,完善和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特别奖励,使科技人员感受到真正的“获得感”,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