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根、生活之源、生产之本。正是因为有了水,景德镇这座千年古镇才有了“水土宜陶”的特色产业基因和地域文化灵气,才由一个草鞋码头逐渐成长为人杰地灵、蜚声中外的世界瓷都。它的城市供水事业起步于1957年,在六十六年的历程中,特别是2013年10月公司整体划拨到江西水投集团后,供水范围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供水主管网大幅度改造和延伸,一户一表改造基本全面完成,高品质供水、二次供水等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瓷都十年供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城乡供水一体化从“乐平模式”到“景德镇模式”
2009年5月,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与乐平市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在乐平市创建了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供水城乡一体化模式。2013年7月18日景德镇市政府与省水投集团正式签订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景德镇一市、一县、二区全面进入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实质性操作阶段,标志着“乐平模式”向着“景德镇模式”转型升级。
2009年起,景德镇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实施以来共建设水厂23座,其中景德镇市本级3座,乐平市11座,浮梁县9座,配套相应的输配水管网设施,总投资约20亿元。供水覆盖人口达169.6万人,总用户47万户,覆盖率88.3%。
景德镇水务大楼
“景德镇模式”不仅仅是实现城乡饮水安全,它惠及面更广、受益人口更多,以更高更宽的视野,探索实践设区市行政区域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从规划管理、水质保障、技术升级、服务精细方面实现农村供水质量同步城市供水。
统筹规划,供水体系科学高效。景德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创新性地打破了行政区域界线,统筹规划,按照同等标准建设农村与城市供水体系。“一处一策、因地施策”合理布局、协调管理,实现了城乡供水互联互通、互备互用,确保了在紧急状态下,能高效、统一地调度全市水资源,同时满足城市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水质安全,制水检水双重保险。为实现城乡同水质服务,江西水务按照城市供水建设标准建设农村自来水工程,每个农村水厂都配备了标准的水质检测化验室和专业化验员,农村水厂每天自检9项,县中心化验室月检42项,江西水务水科学检测研发公司每半年检测106项。双管齐下,严把制水关和检测关,确保农村与城市的水质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科技创新,智慧水务应运而生。景德镇城乡供水一体化,在建设时对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以高标准的要求定位,开展了智慧水务的探索。水厂建立了视频监控集成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在线流量监测系统,实现了手机抄表,更新完善了APP用户便捷缴费和自助查询系统,开通了微信公众服务号,迅速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理提升,供水服务进村入户。针对农村供水点多面广的情况,景德镇水务创新性地对农村区域划定管理片区实行管理员责任制,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巡查巡检管网及供水终端,优质供水服务延伸至农户家中,有力保障了农村供水安全。
完善供水设施,保障供水安全
樟树坑引水工程项目
景德镇市城市供水水源(樟树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35万立方米/日。建设内容为新建取水泵站一座,新建15万立方米/日加压泵站一座,配套原水输水管21.56公里。工程总投资为1.79982亿元。
在樟树坑引水工程项目未建之前,景德镇市区四个水厂每天输送原水总量20余万立方米。而该引水工程建成后,将向第四水厂和新洋湖水厂每天输送原水35万立方米,可谓以“两个顶过去四个”。
景德镇樟树坑供水管道
新洋湖水厂建设
新洋湖水厂建设总规模25万立方米/日。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15万立方米/日。建设内容包括取水工程、改造净水厂工程、输水管道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电气工程及相应附属建筑工程。一期项目总投资19138万元。新厂一期于2018年10月投产运行。
新建洋湖水厂采用“折板絮凝+平流式沉淀”净水工艺,对比老洋湖水厂絮凝反应效果,增加了反应絮凝的距离和时间,更有效地保障了制水效果;同时,还采用“上清液直接回收利用,底部的污泥压榨成饼”的方式,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使制水产生的污水不入城市管网。新洋湖水厂作为一个高技术的现代化水厂,从水源到水厂,再到千家万户,全方位优化了城市供水功能。
扩建日供水10万方第四水厂二期工程
第四水厂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7918万元,在第四水厂一期10万立方米/日的基础上扩建,最终将达到20万立方米/日的供水能力。
第四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厂区内)已经于2022年5月投产试运行,运行后彻底解决了景德镇西市区、高新区、昌南新区供水量不足的问题。
备用水源工程
玉田水库作为景德镇备用水源地需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明确批复。2018年8月,经景德镇市政府主要领导协调,明确由市水务局、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部启动实施备用水源项目;2019年6月,景德镇市发改委审批通过项目建议书,市政府通过实施方案,目前该工程已完成部分工程验收。
全国首座城市高品质供水试点,水质更安全
在住建部和景德镇市政府的推动下,2020年3月,景德镇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景德镇市高品质供水(直饮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景德镇市高品质供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高品质供水试点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工程。
该市计划用3年的时间,把高品质供水由试点逐步向全市范围铺开,将惠及景德镇城区广大市民及外来游客,带来高品质生活体验,并将总结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品质供水试点改造经验。
高品质供水采用的模式是以自来水为原水,二次供水泵房或供水管网末梢加装净化设备,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再净化、再处理,实现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高品质水。
景德镇市高品质供水末端净化系统以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纳滤多膜组技术为核心,能够有效去除市政自来水因管网二次污染产生的大分子颗粒物及微生物,截留率达到99.99%,进一步提高饮用水品质。
以景德镇市陶机小区高品质供水试点末端净水为例,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测试分析中心出具了该小区末端净水(分质直饮水、全流优饮水)检测报告,确认其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美国饮用水标准》、《加拿大饮用水标准》、《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标准》等一系列标准。
相较于普通自来水,高品质供水不仅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方式,更为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保障。高品质供水矿物元素更为丰富,比普通饮用水能够提供更多人体所需要的元素,增强人体免疫力。实现即开即饮,无需搬运,干净、卫生,水质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这十年来瓷都供水事业的发展,用一副对联概括就是:引好水源,建新水厂,让瓷都市民共饮昌江好水;推新举措,上新台阶,担历史重任拓展供水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