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薇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重庆水务集团两江水务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并结合实际持续深化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认真谋划、攻坚克难、大力推进,取得显著成绩。
该公司主要服务重庆市江北区、渝北区、南岸区三个行政区及两江新区部分区域,农村范围较广。针对供水城乡分割、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管理粗放等问题,该公司成立十余年来,紧扣民生水务之本,积极协调辖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城乡统筹供水的建设力度,重点解决了当地农村“靠天吃水、靠山吃水”,“水质差、水量没保障”的问题,让广大农村用户喝上了可靠放心的自来水。
以城市带动农村 骨干水厂勇担当
由于该公司供水区域多处城乡结合部,近70%的供水范围为广袤乡村,农村供水区域广,尤其是新接收的供水市场基础设施差、供水有效率和出厂水质难以达标是困扰其发展的瓶颈。该公司重点依托现有主力水厂新增管线、新改扩建现代化水厂、关停小水厂等方式,实现供水管网覆盖连通,同时签订建设管理移交协议,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大力发展集中连片供水,进一步消化释放产能。
2016年通水投运的鱼嘴水厂是一座新型现代化水厂, 经二期扩建,目前已达到40万立方米/日的生产规模。该厂供水已完全覆盖当地龙盛、东渝等核心成熟片区,并逐步往石船镇、五宝、洛碛、玉峰山、排花等周边农村区域辐射供水,通过供水市场的不断拓展,让更多的农村用户享受到国有供水企业所提供的优质饮用水。
2021年接收的牛头岩水厂一期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日,通过加强提质改造,实施新增管线工程,已成功覆盖当地渝北空港园区、保税港区、木耳镇、兴隆镇、古路镇等区域,正逐步成为两江水务向重庆以北发展的桥头堡。
十年磨一剑,两江水务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铿锵有力。
以水赋能乡村振兴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如火如荼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供水问题,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动作为”的原则,通过联建模式,两江水务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将鱼嘴、牛头岩两大水厂出产的优质自来水源源不断供给方圆450公里的大农村片区。
2021年3月,该司接手渝北空港区域供水管理工作伊始,该区古路镇现代智慧产业园供水和当地6400余户、近2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频频告急!该地自来水多年来出水少、压力小,还经常停水。如何及时解决新增供区企业和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牵动着两江水务人的心。
上级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推进工作。该司先后召开供水专题会,班子成员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带着职能部门人员冒着高温酷暑、顶着狂风暴雨爬坡上坎现场办公,实地查看供水管线敷设走向,研究解决古路应急抢险救灾工程施工难点,并及时协调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共商供水管网走廊方案,抓紧一切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实施供水保障工程建设。
经各级组织有效联动,两江水务人顽强奋战,成功突破了管网穿越地块阻工等一个又一个瓶颈。通过倒排工期,周密部署安排,参建人员始终秉承“民生至上”的宗旨,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充分发扬“水务铁军”精神,百折不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打赢了这场民心供水工程硬仗。
2021年10月25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随着牛头岩水厂管网与渝北古路镇原供水管网实现连通,由两江水务人提供的安全、优质、稳压的自来水流进了古路片区千家万户。现代智慧产业园和村镇用户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得到满足,该区域因长期缺水而困扰民众生活、产业发展供水不足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在圆满实现供水覆盖的基础上,两江水务人还着手实施了该地用户水表更换和相关管网改造工作,从根本上改善了部分区域供水欠压现象,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重庆市渝北区作为两江水务供水市场新的增长点,2021年,该公司主动配合当地实施“两不愁、三保障”乡村振兴行动,承接起石船镇、玉峰山镇、龙兴镇交界地带5个村社的供水任务。
为改变当地村镇水厂制水工艺落后、出厂水质难以达标且经常停水、村民意见大、投诉多的状况,两江水务加快了关旱水厂建成投运工作。该水厂系三峡移民资金项目,新建加压站等配套设施3座,铺设供水管道约170公里。建设实施阶段,便存在协调难度大、材料转运困难及农用地障碍等诸多问题。
该公司千方百计克服不利因素,强力推进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经通水调试、消缺整改,顺利通水移交生产运行。关旱水厂的投用,新增供水能力2000立方米/日,实现了天坪水厂和当地小水厂关停后,区域用户供水无缝衔接,3个场镇、6个村社万名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得到解决。
井池村、华山村、石庙村是重庆市江北区移交给两江水务管理的最后一片农村供水区域。为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该公司持续拓展主力水厂——鱼嘴水厂的供水服务范围,加紧实施了向上述3村供水项目建设。
该项目事关农村饮用水质的改善提高,受到江北区政府、农委的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公司积极克服供水高差大、农户居住分散等问题,精心组织、加大沟通协调力度,经合理布局、倒排工期,从鱼嘴水厂延伸铺设DN100供水主管4100多米、DN50以下支管近18000米,修建完善了供水泵房、高位水池、监控设施等附属设施设备,于2021年夏季完成设备联动调试,实现正式通水,有效解决千余农户安全用水问题。
以不漏一户为目标 酷暑旱情无所惧
2022年重庆罕见连续高温,干旱、火险不断,疫情形势异常严峻。作为国有供水企业,两江水务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保障一方用水筑牢坚实防线。
两江水务服务的农村区域众多,涉及范围广,用户分散、相隔远,尤其是新接收农村用水户普遍管径小、供水设施老化,接收前就存在欠压、供水有效率难以保证等情况。接收后,两江水务迅速摸排,针对管网现状,在积极协调当地政府立项改造的同时,坚持把保障民生用水放在首位,以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克难攻坚,想方设法保证人畜饮水,让每一户农户有水用、不缺水,成为了他们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最好见证。
该公司接收的新乡、五通庙加压站,过去向渝北区兴隆、古路、王家等片区供水,压力均不足,而新规划的管网及加压站由于市政道路建设滞后无法按期建成投用。随着长夏来临,兴隆、古路区域自来水用量激增,特别是2022年7月10日以来重庆持续高热、红色预警频发,高峰用水量突破7000立方米/日,远远超出两座加压站最大供水能力。
两江水务立即启用即将接收的牛头岩水厂木耳加压站,打通关键瓶颈刻不容缓。但关系到加压站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设备——280KW变频器在本地市场却无现货供应。“高峰供水一刻也不能耽搁”,该公司想方设法调货,展开一场“搜索”大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西安找到成品。通过紧急调运到货,为会战做好了准备。
为实现木耳加压站叠压运行,站内还需新安装D700钢管32米。动工时发现,管廊周围全是坚硬岩石,沟槽开挖极为困难。经不断优化调整方案,动用大型机械设备辅助施工,成功啃下这块“硬骨头”。
转换供水当天,考虑到日间高温暴晒、供水需求大等因素,该公司周密组织在夜间实施管道碰接、阀门更换、水泵运行调试,成功投运。至此,重庆市渝北区兴隆、古路等区域供水量不足的老问题不复存在。
炎炎夏日,该司牛头岩水厂工作人员接到银花村和菜子村村民反映无水的求助电话,经实地查勘发现,这两个相邻村的供水在公司接收前就不正常,来电的高区农户多数是留守老人,他们长期使用井水、山泉水,不用或基本不用自来水。由于当年极端连晴高温造成山水枯竭,才迫切提出自来水使用需求。
民生服务无小事,在2022年8月12日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的这一天,该地给水管道新旧更换进入关键性的管道碰接作业阶段。烈日炙烤下,地表温度甚至高达78℃,炽热的空气几乎令人窒息,工作人员从凌晨4点半一直咬牙干到深夜24时,其间身体实在受不了就轮换人接着干……
图为两江水务员工烈日下抢修供水管道。
翌日清晨,银花村、菜子村400余户低区用户和高区5家农户都惊喜地发现,水龙头里流淌出足够压力的洁净自来水,就此告别了无水、水小、水质差等问题的多年困扰。
地处供水区域交界点的新桥18社10余户村民,同样平时不用自来水,因干旱受灾严重急需用水。应当地政府要求,该公司充分发挥专业化供水企业优势,马不停蹄延伸建设末端细管1公里。
通水调试之日,作业现场一片忙碌,管道碰接、冲洗、消毒、排气,一切有条不紊。尽管只是零星少数农户用水,工作人员没有丝毫懈怠。就算只有1户村民,他们也依然精细把控每道工序。连续奋战9个小时后,于2022年8月19日清晨,实现高区10多户农户正常通水,沿线1000多户村民用水也随之更加稳定可靠。
像这样的政府“民心工程”,还包括破解重庆市渝北区兴隆镇黄葛村以及江北区五宝镇等三个偏远村社用水难题等等,两江水务都没有因为用水农户少而予以轻视,也没有因为村民曾将安装好的自来水管道拆除,用于拼接山泉水、水窖水,就将村民希望恢复使用自来水的需求拒之门外,这一切源于国企的责任担当使然。
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行动,为农村市场供好水、服好务,是重庆两江水务成立10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民生水务为人民,滴滴甘露润民心。按照“城乡统筹、资源整合、协同推进、规模发展、专业运营”的总体思路,该公司供水版图不断延伸,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推进迅速。让每一名农户都喝上与城里人一样“同网同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放心水”,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不再是梦想。美丽乡村建设,供水基础设施改良提标已然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