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3296期 >2023-02-25编印

记忆中的秧歌
刊发日期:2023-02-25 阅读次数: 作者:单亦双

●胶州自来水有限公司 单亦双

1月31日,山东胶州市第十三届糖球会开幕,糖球会上扭起了我心爱的大秧歌,她是国泰民安的圆舞曲,是心情驿站的交响乐,更是老少皆宜的广播操......秧歌源于生活,回馈于民众,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尽情享受这淳朴的“原生态” 味道。民族的既是世界的,秧歌是我国艺苑的一枝奇葩,我更期待家乡的艺术走向世界!

有一种心愿始终如初,有一种热爱深入骨髓,有一种情怀始终炽热,有一种追求永不更改,有一种梦想一生追寻……胶州大秧歌,已经在艺术的长河里遨游了300余载,她像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点缀着民族艺术的百花园。胶州人为她骄傲,因她自豪。

在我的童年时代,过年扭秧歌绝对是十里八村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在冬闲时养足了精神,准备在春节载歌载舞,尽情欢乐。

那时的农村还没有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和智能手机,电视频道没有现在这么花样繁多,女人没有“抖音”打发时间,男人也没有炫酷的“网游”驰骋江湖,孩子们更是没有动画片让他们乖乖坐在电视机旁。于是,过了大年初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扭秧歌就这样轰轰烈烈地上演了。

胶州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又称“地秧歌”、“耍秧歌”、“跷秧歌”、“扭断腰”、“三道弯”等,流行于山东省胶州市东小屯村一带。胶州秧歌起源于清咸丰年间,据清代宋观炜所作《秧歌词》的描述推测,当时的胶州秧歌舞蹈动作、行当名称、服装道具等与现在基本相同。胶州秧歌以其辉煌的艺术魅力蜚声全国,于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胶州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秧歌之乡”。

一曲秧歌调不知迷倒了多少人?“三弯九动十八态”又使多少人为之竞折腰?秧歌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项文化活动,儿时的我经常跟在秧歌队伍随他们一起扭,跟他们学样。秧歌表演者身着艳丽的盛装,扭起火热秧歌,明艳的衣裙、飘扬的彩扇、欢快的步伐、花团锦簇的彩车,一道道流动的风景,让人应接不暇。参加演出的秧歌爱好者个个精神抖擞、英姿飒爽,鲜花彩带中映衬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展示出了人民纯朴豪放的风采和欣逢盛世的喜悦。秧歌不仅要表演形式丰富多,又要有优雅的传统秧歌和带有舞蹈成分的新秧歌,传统秧歌更欢快、更热情奔放,能让人更放得开,新秧歌将民族舞蹈、体育舞蹈、健身舞蹈揉进秧歌当中,增强了秧歌的时代气息,使其更具有了观赏性和吸引力。

红红火火的大秧歌,唱出了对幸福之城胶州的赞美,“扭”出了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画卷,展现出胶州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胶州秧歌,永远是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