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307期 >2023-04-06编印

■武汉会展先知道(五)
城镇水环境治理+“双碳”与绿色低碳技术+建筑给排水+区域城镇水务发展模式板块
刊发日期:2023-04-06 阅读次数: 作者:编辑部

1-年会预热-5.jpg

■技术交流论坛之四

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一):城市水体环境“源-网-厂-河”系统化治理

报告1 我国城市大排水系统与应急防控系统构建的几点思考

报告2 城镇水环境绿色高质量发展趋势与建议

报告3 长沙市圭塘河流域生态治理

报告4 常州“源-网-厂-河”系统化治理的实践

报告5 国内首条城市污水传输深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报告6 厦门市筼筜湖综合治理工程简介

报告7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与政策研究

■技术交流论坛之五

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合流制溢流污染

报告1 我国合流制问题与改造

报告2 雨后黑臭顽疾——关于降雨污染控制若干思考

报告3 昆明滇池流域径流污染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报告4 合流制及相关排水系统控制效能评估与系统优化

报告5 长江流域城市面源污染问题解析与控制对策

报告6 北京老城区合流制溢流管控研究与实践

报告7 雨水截蓄系统集成技术在溢流污染治理中的开发与应用

报告8 城镇径流污染控制方法及案例研究

报告9 汛期污染控制综合解决方案——第四代排水系统清污分流

报告10 北控水务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解决方案与实践

■技术交流论坛之六

城镇与水环境治理论坛(三):污水资源化利用

报告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19)解读

报告2 村镇污水处理资源化、能源化、低碳化路径思考

报告3 《施工工地排水处理及利用技术标准》解读与工程案例分享

报告4 高效磁混凝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

报告5 双碳背景下再生水回用水质标准制定及标准体系的完善

报告6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发展规划解读

报告7 充分利用水库进行水体生态补水的探讨

■城镇水环境治理相关圆桌会议

城镇水环境的发展愿景

主持人: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技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郑兴灿

对话嘉宾: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处长 兰邵华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刘 静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技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城镇水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污水处理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水专项城市水环境主题专家组成员 唐建国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主要负责人,研究员,兼任生态环境部国家环境基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委员、雄安新区标准咨询委员会委员 王海燕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技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科技委城镇水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专家组副组长 刘 翔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市水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排水学科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护与修复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孔彦鸿

德国汉诺威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排水、水系统规划设计专家 彭赤焰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 翀

■技术交流论坛之七

城镇水务行业“双碳”与绿色低碳技术论坛

报告1 《城镇水务系统碳核算与减排路径技术指南》解读

报告2 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核算方法与评估

报告3 城镇供排水系统碳足迹核算及碳管理平台构建研究

报告4 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减碳技术路径与潜力

报告5 “双碳”背景下北京排水集团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与实践

报告6 “双碳”目标背景下—城镇供水系统能效价值节能实践路径分享

报告7 污水处理“碳中和”技术路径和规划

报告8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配水系统节能研究

报告9 “双碳”背景下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方向与案例

报告10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研发实践与碳减排效果

■城镇水务行业“双碳”与绿色低碳技术相关圆桌会议

城市水系统绿色低碳发展

主持人: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国际水协(IWA)权威学术期刊《Water Research》区域主编 郝晓地

对话嘉宾: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技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王洪臣

北京排水集团生产部部长 葛勇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秀蘅

北京建筑大学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副教授 刘然彬

北控水务集团运营服务中心高级总监 魏 彬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业师、副总经理 陈先明

首创环保集团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 蔡 然

■技术交流论坛之八

建筑给排水论坛

报告1 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 55020解读

报告2 探究智慧建筑排水系统的发展趋势

报告3 防淹和静音技术在二次加压供水行业中的应用

报告4 智慧建筑水系统建设

报告5 疫情后医院排水系统设计思考

报告6 不锈钢是二次加压供水管道的最优选择

报告7 城镇径流污染控制方法及案例研究

报告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水专业的评审要点

■技术交流论坛之九

区域城镇水务发展模式论坛(一)

报告1 “一体两翼”推进杭州水务高质量发展

报告2 推进公用产业区域一体化运营 建设一流城乡综合服务商

报告3 探索水务多元化转型,构建“水润万物、和谐共生”现代化“幸福水务”建设服务体系

报告4 供水企业管理机制体制时代化

报告5 适应发展要求完成经营机制转变 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展现新作为——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改革发展纪实

报告6 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智慧供水建设实践

报告7 建管并重夯实基础  智慧水务高效运转

报告8 标本兼治、统筹谋划、营造美丽河湖、 美丽海湾

■技术交流论坛之十

区域城镇水务发展模式论坛(二)

报告1 绿色为底、发展为要,无锡水务“十四五”高质量建设路径探索

报告2 上海抗咸保供工作数字化应用实践

报告3 新时代三线城市供水企业高质量浅析

报告4 引黄供水系统新污染物分布特征与防控对策

报告5 创新“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推动城乡污水绿色协同发展

报告6 长江环保集团城市全业态集控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报告7 强化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实现源网厂河统筹治理——山东省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实践,以济南市为例

报告8 重庆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技术交流论坛之十一

区域城镇水务发展模式论坛(三)

报告1 供水融合服务探索和实践

报告2 排水数字化转型——上海排水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报告3 关于城市供排水一体化管理的探索

报告4 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多措并举推动城乡水务产业链新发展模式

报告5 哈尔滨市二次加压供水发展历程与做法

报告6 智慧引领 水润油城——智慧水务平台在克拉玛依管网漏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报告7 强化运营管理  服务民生保障

报告8 敢为善为 善作善成——奋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