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网,即可看到全市在建重点水利工程;一套系统,就能实现河流管护……随着BIM技术、数字孪生等技术场景运用,重庆水利工作正迈向数字化变革之路。
立足试点 孪生流域建设试点成效初显
2022年,水利部开始大力推广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并开展了第一批全国先行先试项目建设,重庆市江津鹅公水库列入全国第一批试点项目中。何为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即以物理流域为单元、时空数据为底座、数学模型为核心、水利知识为驱动,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实现与物理流域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
根据规划,重庆市数字孪生试点项目分为2期进行建设。一期为工程建设阶段智慧化建设内容,包括水利工程智慧建造系统建设、智慧工地系统建设、电子档案电子签章等。二期为工程运行管理阶段数字孪生内容,包括孪生平台中数据底板、模型库、知识库、孪生引擎建设;以及更高要求的网络安全体系、云平台安全建设等。
一网管全局 科技赋能管水治水
推进“物理水网”与“数字水网”的逐步融合,实现“一网管全局,两网相融合”,重庆管水治水模式也将发生智慧化转变。2021年,重庆市水利局启动了重庆市三峡库区重点水利项目BIM建管平台建设,通过建设“一张网”,囊括全市在建重点水利工程。
据介绍,这一张网主要包含工程建设批复内容、实施进展、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投资完成、人员管理、视频监控、预警信息等方面。将传统的“手摸眼看、人盯死守”的监管方式变为“动态实时感知、智能研判预警、主动干预处置”的智慧化管理。
对开展BIM试点的项目,打通项目法人智慧管理平台与市级建管平台的数据传输,通过市级平台可实时调用项目模型,时时查看建设情况。对传统建设项目,通过法人定期填报数据及现场照片,实现对项目建设进展的真实掌握。
除了探索工程项目智慧化、数字化管理,在管河治河方面,也引入了科技手段。2022年4月,重庆市“智慧河长”系统上线运行。该系统共享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涉河涉水涉污信息数据100余项,并在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河流布设水质流量、智能摄像头、无人机等前端感知设备300余套。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分析、污染溯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成功预警河道“四乱”、水质超标、水面漂浮物、河道非法采砂等疑似问题500余次,初步实现河流管护“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目标。
(重庆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