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水务集团 杨 逸
生活在南京的每一个人,应该都有那么一条属于自己记忆的老巷。在某个时刻,因为某种味道、某个熟悉的场景,想到某个人。
南京的城南有很多弯弯曲曲的老巷,巷内两侧是青砖矮墙,岁月在墙上留下印迹,斑驳的石缝间,长满了毛茸茸的青苔。一大早,戴着毡子帽的大叔提着鸟笼,慢悠悠地踱步走到河边去遛鸟;白发苍苍的阿婆坐在小院里,安安静静地洗菜、晒被子;上学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匆匆地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清脆的铃声;早餐摊子也早早地在巷口等着匆匆忙忙的上班人。
漫不经心的老巷里有炸臭豆腐的小摊,一口油锅,三俩辣酱、酱油的调味小罐,炸好的臭豆腐黑乎乎的,放在铁丝网格上晾一晾,用竹签串起,浇一勺有蒜泥的辣椒油,香气扑鼻,和现在美食街炸得泡泡的臭豆腐很像。
巷子里还有卖蒸儿糕的小车,随买随做。两个小罐儿倒上米粉,加入黑芝麻馅料再铺上米粉,蒸上一会,小罐子的杉木盖子就噗嗤噗嗤往上扑腾,热腾腾的蒸儿糕就做好了。随着咀嚼,厚重的米香在口腔弥散开,内里夹杂的浓郁黑芝麻馅儿。若是在蒸儿糕里包一根老油条,软糯的糕体混着油条香脆,真是绝配。
老巷路边窗口有卖卤菜的,还有甜甜糯糯的糯米藕。鲜嫩的藕节,填入糯米压的紧实,藕的糯、糯米的筋道、桂花酱的甜蜜,整个季节都因为它香香甜甜的。
当然了,老巷子里一定能找到开了几十年的卤菜店,那里的盐水鸭都是南京一绝。“没有一只鸭能活着飞出南京”这句话虽是戏谑但颇有意思。在每一个不知道吃什么、来不及做饭,或者天太热,不想做饭的日子里,斩半只鸭子回家,炒两个蔬菜,简单又美味的一餐就解决了。
从巷头拍洋画到巷尾的小孩,码得整整齐齐卖蔬菜水果的小摊,鲜榨甘蔗汁小店,冷饮批发小店……关于老巷,每一个记忆都不同,却总有些许相似。
城市在飞速发展,烟火气息十足的老巷子也在慢慢变少,取而代之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偶尔寻一个老巷进入,似乎又回到那年,我牵着阿婆的手,捧着现出锅的蒸儿糕,听着吆喝声,一路买菜回家。老巷中,阿婆轻哼着的古老歌谣静静地流淌开,氤氲成淡淡的暖意。老巷将岁月的痕迹留在记忆深处,那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那里阳光旖旎,明媚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