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环境集团将城镇污水作为城市稳定的第二水资源、绿色能源、土地资源,创建了“厂网河一体、水地生综合、碳能质融通”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的创建和应用,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推向从有到优的质变,实现了环境友好和空间综合利用。
截至目前,中国水环境集团下沉式城市再生水厂遍布全国22个省份,业务覆盖水环境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全部应用场景,推动中国城市水环境走向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1.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北京通州碧水再生水厂最早于2005年建成,当时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快速发展,处理规模和水质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地需求,于2015年进行了下沉式扩容改造,也是国内首例原地不停产改扩建下沉式再生水厂,处理规模达18万吨/日(提升80%),仅占用原有土地的三分之一,释放地上200多亩土地,同时再生水实现100%回用,将为周边54万平方米建筑提供供暖制冷。
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厂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的再生水厂,也是“十三五”国家水专项示范工程,地上公园,地下科技馆,把污水处理、科技研发等多个功能融合一体,建设城市生态综合体的示范。
2.国际首个城市尺度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
贵阳南明河综合治理项目是国家三部委城市“母亲河”治理典范,也是国际首个城市尺度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应用项目。最初规划是在下游建超大型污水处理厂,当时面临管网建设难、征拆费用高等难题,中国水环境集团经过系统调研,决定沿干流和支流分布式建设30余座再生水厂。通过系统治理,南明河彻底消除黑臭,水质逐年改善,去年11个月达到Ⅲ类水,项目共节约土地1053亩,管网投资节省15亿元,河道补水每年5亿立方米,年节省调水费用1.58亿元,真正实现了国际首个城市尺度下沉式再生水厂应用。
3.高原湖泊治理
大理洱海环湖治污项目,包括环洱海的6座下沉式再生水厂、231公里管线、13座提升泵站,形成了一条环湖截污治污“大动脉”,彻底截断流向洱海的生产生活污水。洱海周边下沉式再生水厂使用生态技术,污水经处理后尾水进入生态塘库进一步自然净化,达到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用于城市景观用水、农业灌溉等。
海菜花是洱海原生态的土著"水质指示生物",但随着洱海水质经历了从贫营养湖泊向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的演变,海菜花逐渐难觅踪迹。自2015年实施环湖截污项目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洱海水质和水生态得到根本性改变。2022年“环保菜”海菜花因洱海水质改善,自然地恢复,在洱海再度盛开。
该项目实际投资节省了约6亿元,同时与传统地面污水厂相比,地下水厂节约用地约160亩,直接减少环境影响范围近2000亩,地上空间建设集科普教育、生态景观、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水生态综合体,开创了水环境治理和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新型模式。
(中国水环境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