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行业纵横总第3315期 >2023-05-03编印

郑如彬、陈进做客新华网高端访谈
刊发日期:2023-05-03 阅读次数: 作者:新华网

(上接第一版)

新华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重庆市污水处理需求不断增加,加上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重庆水务集团和重庆碧水源分别开展了哪些工作,目前来看成效如何?

郑如彬:重庆是山地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点多面广、工期紧、任务重、地理条件差等诸多难点,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快速增加,还面临异地改扩建等困难。但重庆水务集团积极担当国企社会责任,近年来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实现污水治理“提能”。加快治理设施建设和工艺改造,污水处理能力由2007年的145万吨/日增至目前的545万吨/日,最大程度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同时,污水处理系统韧性、出水水质稳定性均进一步增强,抗冲击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实现污水处理“提质”。完成了81座污水处理厂工艺改造,目前,我市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均由原先的一级B标提升为一级A标,其中,还根据服务流域分布及水环境容量等需求,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进一步实现从一级A标到准Ⅳ类标准的跃升,COD大幅削减,仅2022年即削减36.4万吨,比2017年增加19.74%。

三是实现流域治理“延伸”。如目前正在实施的沙坪坝区清水溪、凤凰溪“清水绿岸”整治提升工程,系集团首次采取“厂网河一体化”方式立体推进,努力为城市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新贡献。

四是实现污泥处置“提量”。建成投运江津珞璜、泽渝建材等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城市污泥处理处置量增至2232吨/日,有力缓解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外运处置难题。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珞璜污泥处置中心二期工程和鸡冠石污泥干化中心二期工程,完工后污泥处理处置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陈进:重庆碧水源已积累多年项目建设管理经验,采取改革创新、协同联动、对接沟通等机制,目前已经实施了多个污水处理及相关环境产业项目,其中包括主城区及周边地区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以及新建和改造的污水处理设施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城市排水能力,还减轻了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华网:近年来,重庆水务集团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主要有哪些举措?

郑如彬:2021年以来,重庆水务集团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纲要》,积极对接广安市委、市政府以及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与高竹新区开发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川渝高竹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在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污泥处置、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我们积极围绕《川渝高竹新区总体方案》及新区规划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提供从项目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等在内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对接渝北区政府、邻水县政府、高竹新区管委会,大力推动供排水特许经营权授予工作和新区范围内供排水厂生产运行移交工作。在此期间,集团急地方所急,加快实施了300直径的源水管道应急项目,将渝北区茨竹镇卫星水库源水引至邻水县高滩镇,实现跨区域供水,解决了高滩镇水资源缺乏以及居民、企业用水难这一“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以来,重庆水务集团通过高竹水务公司,积极推动新区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截至目前,高竹水务公司已取得高竹新区范围内30年供排水特许经营权,正在积极推动16座供水厂生产运行移交工作,按条件成熟度逐步接收移交。根据高竹新区道路建设进度,实时开展配套管网铺设等建设项目;根据新区招商引资进度,积极开展用户发展和立户安装工作,全力推动新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今年,还将启动坛高供水厂扩建、生态污水厂新建2个项目的前期工作。

目前,川渝高竹新区水资源状况明显改善,为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高品质的城市供水,构建高效环保的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体系,打造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宜居之地,以家国情怀用心画好“同心圆”,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新华网:接下来,在持续优化和完善主业结构,助力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做大做强“4+N”产业体系方面有哪些规划?

陈进:紧跟环境产业发展趋势,融入重庆水务环境集团“4+N”产业体系,探索开展综合环境项目建设管理、拓展全过程咨询和管网运维业务,形成业务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升级环境工程管理服务业务,开展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积极拓展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从传统单一项目代建模式向综合环境项目建设管理拓展。加强与重庆水务集团等集团内部单位协同联合,助力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治理和循环产业园区一站式综合环境服务等业务发展。探索与同领域大型国企的合作之路,通过参与组建水环境综合治理联盟的方式,打造水环境整治联合体。通过内外部合作,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的重大环境项目建设,融入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大局。

新华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推动企业发展,实施了哪些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目前进展如何?

郑如彬:重庆水务集团立足重庆、布局西南、面向全国积极拓展主业市场。在市内,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正在推进实施的市级重大项目有6项,其中包括:丰收坝水厂三期扩建工程、悦来水厂四期扩建工程、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井口水厂二期扩建工程、鱼嘴水厂二期扩建工程、珞璜污泥干化处置中心扩建工程。

在市外,除了通过川渝高竹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高竹新区范围内水务项目,还成功中标云南昆明滇池流域7个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6.5万吨/日,为上市以来最大的单笔资产收购项目,目前,各项目均正常推进中。其中,井口水厂二期扩建工程、鱼嘴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均已建成投运;珞璜污泥干化处置中心正在开始调试运行;丰收坝水厂三期扩建工程、悦来水厂四期扩建工程正在积极论证准备。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创造者,重庆水务集团将铆足干劲、奋进征程,有力有序推进各项重点项目工程,坚决扛起上游责任、有力展现国企担当。

陈进:2023年,重庆碧水源承担建设项目49个,其中,前期项目17个,在建项目16个,结、决算项目16个。金凤项目、西永三期、土主三期、复盛二期等多个项目将陆续建成投用,预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1万吨/日。金凤项目建成运行后,每年处理污水近730万吨,服务高新区寨山坪以西区域近9万人口,服务面积近20平方公里,切实提高重庆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区域污水将更全面高效治理,更有助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无废城市”。

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是重庆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鸡冠石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工程,是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中央环保督办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运。该项目创新采取平行推进方式,在市住房城乡建委牵头下,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南岸区政府等同向发力,解决了用地规划、建设土地污染治理、手续办理等难题,土方场平工程至少提前一年开工建设。特别是红线范围内含磷土壤处理,将施工难度大、投资高、需进行地下水管控方案创新改革为“地表防渗+雨水导排+废水收集处理”方案,既大大节省了投资,也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工期,环保安全贯彻项目建设、运行的始终。同时,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还将在设计、施工中广泛运用“黑科技”,打造新型智慧水务项目,建设全国技术领先的污水处理厂。如智能运用多种数据处理方式分析近两年进出水水质数据,得出各个污染物变化趋势,明确工艺流程及每个水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以确保污水处理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