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水务集团 范 星 陈雨凡
学霸体质,向内求索
2011年,谢尚平从南京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水务集团浦口水厂,成为一名泵房值班工。
学霸体质不是一天养成的。平时沉默寡言的谢尚平,是个对自己有要求,求知欲很强的年轻人。小谢在大学学的是环境工程管理。到了浦口水厂泵房后,感受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看到企业正不断壮大,年轻人不练一身硬本事,如何展现青云志?为了给未来的自己多点竞争实力,从那个时候开始,谢尚平毅然选择了非常枯燥和艰难的“向上”成长、自我驱动之路,开始高度自律的自学深造。
“立身百行,以学为先”。在水厂上班的那些日子,谢尚平闲暇时候没有选择轻松安逸的生活。两点一线之余,上课、自修,啃书,刷题,学习,他度过了无数个寂寞的学习时光,亦步亦趋地拿下了一级建造师和监理工程师两个“含金量”很高的职业证书。之后,他还考取了给排水中级工程师证。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那一本本倾注心血才考出来的证书里,印证着他与生俱来的那份坚毅。凡是认定了一个目标,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就会推动谢尚平孜孜不倦,一往无前。在他的心里,“南水工匠”梦想的种子,悄悄播撒,慢慢萌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18年,因为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谢尚平被调至该集团江北分公司从事工程管理工作,以往自学证书掌握积累的大量专业知识让他感觉学有所用。2020年,他正式成为了江北分公司业务科项目管理组的一名“客户代表”,专门负责接水全流管理。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22年5月,江北分公司举行集团供水管道工竞赛选拔赛,小谢凭借过硬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动手能力,轻松获得了参赛资格。之后的日子,小谢走上了他职业生涯里“开挂”之旅,成为了他人生里闪光的记忆。
在江北分公司选拔赛中,小谢的成绩并不算太显眼。可备赛时候,小伙子那股劲头被点燃。之后,他获得了集团竞赛的第一名,意外的惊喜给了他动力,但同时也带来压力。
回想备赛的时光,小谢也说不出有什么秘籍,总结起来就是“勤学、多看、多练、多思考”。那是一个漫长、孤独、枯燥、艰辛的过程。小谢的孩子还小,父母又不在南京,每天回家,他只有等把孩子哄睡了,才能吭哧吭哧去学习和做题,常常熬夜看书到凌晨两点。
供水管道工的实操技能是个重体力活,按照师傅的安排,小谢每周最少三次,每天跑5公里,并且在群里把跑步的轨迹发出来,接受监督。一遍遍练习,学习,就这样,小谢凭借实力进入了市竞赛并获得了第二名。
拿到了江苏省供水管道工竞赛的参赛资格后,要代表南京参赛,小谢的压力更大了。能进军省竞赛的,都是省内各水司里绝活傍身的“技术咖”。华山论剑,高手的对决需要的是绝对的实力去加持。
回忆那段日子,尤其是三伏天里那段“魔鬼”训练,谢尚平说他曾一度累到崩溃,甚至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2022年火炉南京的夏天开启了持续40多度的“烧烤”模式。供水管道工的技能操作环节具有较强的实战性和针对性,参赛选手要模拟用户接水工程停水接拢施工并做通水实验,重点比拼独立操作解决问题实操能力。
备赛期间,谢尚平和队友们每天上午8点就开始在闷热的紫峰装备公司的库房里训练,在工位上,谢尚平和参赛的队员们按照比赛规则一遍遍操作各种工具,完成涂塑管、球墨铸铁管、PE管等异质管材连接。检查、测量、切割、打磨、连接、通水……他蹲在那里像雕塑一样神情专注,整套动作每个细节都认真打磨。特别到了赛前冲刺期,要针对自己的短板“魔鬼”般加练。谢尚平说:“最难的就是角磨机打磨切下的铸铁管,外人看这是简单的力气活,其实它是个手艺活,管子什么角度,什么力度打磨,需要在上千遍的练习中找到最佳的角度和手感,一天不练就会感到生疏。除了吃饭和午休时间,一直在高强度地反复训练,对体能、耐力、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
夏练“三伏”砺精兵。极为闷热的仓库里,小谢就是这样每天跟角磨机、扳手工具打交道。手上、胳膊上起水泡、擦伤、割伤在所难免,工作衣每天换四五件。高强度的训练让他的左手磨出了两排水泡,右手大拇指中间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一天,他因为体力不支,在库房里中暑了,喝了藿香正气液才缓过来。那段日子,小谢迅速地瘦了十几斤,每天到家浑身都一股汗馊味,倒床就睡着,个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回顾漫长的备赛之旅,他知道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每天都咬牙刻苦训练,不轻言放弃是勇者唯一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备赛时谢尚平的膝盖意外受伤了,角磨机打磨管子时候要半蹲着,他每天都要换好几张创可贴,咬着牙忍住疼坚持训练。练技术和练武功一样,从来不会有什么捷径,只有通过勤学苦练将每一个动作刻进肌肉记忆,才能把专业做到极致,“青铜”变“王者”的背后,都有太多的艰辛。
让小谢感恩不已的是,竞赛场背后那些无私的“陪考人”的默默付出。自5月集团内部选拔赛以来,宣教中心组织了专家团队,由易到难、从点到面,为他们一点点“拔高”,并根据其特点开展了设计训练计划、定制授课内容、统筹任务分工、组织强化训练等模块化“练兵”,江北分公司还专门给他在抢修站打造了训练基地,配备了一整套的工具和器材。谢尚平特别佩服自己的教练,“我师傅太牛了,切割管子时候那个架势就是‘人机合一’的境界,没个十几年,哪能练出来呢”。众人拾柴火焰高,脱产训练的阶段,谢尚平所在的班组同事毫无怨言地为他分担了所有的工作。“兄弟,加油练习啊!千万别紧张啊,多吃点高蛋白的,增加肌肉力量......”小伙伴们时不时的鼓励,让谢尚平感受着团队的支持,团队满满的正能量,是照亮他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
金秋九月,花繁果硕。带着高远的梦想,谢尚平和队友们义无反顾地奔向连云港,鏖战省供水管道工技能竞赛。临行前,师傅朴素的话语给小谢缓解压力:“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要注重从训练到竞赛学到东西,珍惜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验证自己的潜力。
(下转一、四版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