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3321期4版)
汶川抗震救灾,北京梦圆奥运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在第一时间,解放军、武警、公安快速反应。震后13分钟,全军启动应急机制。到12日24时,近2万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已到达灾区开展救援。24000名官兵紧急空运到重灾区,1万名官兵通过铁路向灾区进发。在第一时间,受灾地区省委、省政府部署救灾,各级干部奔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国家减灾委、中国地震局、民政部等启动应急预案,派遣救援队伍,调拨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发出紧急呼吁,号召全社会伸出援手。
中华大地奔涌空前规模的爱心热流。许许多多城市,献血长龙将血站“挤爆”;7300多万名共产党员以67亿多元的“特殊党费”,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真情牵挂;全国宣传文化系统《爱的奉献》募捐现场,短短4小时募集15亿元;各式衣着各方口音,近20万志愿者奔向灾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伸出援手。
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全球华人结成空前亲密的生命整体。香港特区搜救队、台湾红十字会搜救队赶赴灾区,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遥寄哀思、慷慨解囊。
截至6月27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41.31亿元,实际到账款物536.52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191.61亿元。
再建家园,法制是保障。6月9日,国务院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为灾后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等不同阶段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法律依据。
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区重建。
5月26日,党中央作出了“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的决定。
5月27日,国务院明确提出:实行一省帮一重灾县,几省帮一重灾市(州),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
面对灾难,从大风大浪中走来的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不会屈服于任何灾难,不会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压倒。正是这种伟大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开拓前进。
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北京奥运,百年梦圆。45亿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共同分享北京奥运会的快乐。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名运动员挑战极限、攀越新高,刷新了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
中国健儿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和崭新风貌令世界瞩目;百万志愿者以他们的亲切微笑和周到服务令世人称颂。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北京残奥会上,残疾运动员自强不息、奋勇拼搏,为世人诠释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传播了“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展现了人类坚忍不拔的精神。
北京,呈现给世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场馆和相关设施令人赞叹,实施“三大理念”成果显著。北京奥运会计划使用37个比赛场馆,56个训练场馆。比赛场馆中,在京31个,其中新建12个,改扩建11个,临建8个。其余6个分别为:青岛的帆船赛场、香港的马术赛场以及天津、上海、沈阳、秦皇岛4个城市的足球赛场。在奥运场馆建设中,落实“三个奥运”理念,实施了600多个项目在技术保障、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所有奥运场馆建设中广泛采用建筑节能、数字模拟、体育工艺等先进技术。同时建成了第一个智能光传送网络,使北京奥运会成为第一个宽带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奖牌、口号成为特色。筹办奥运以来,先后发布了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等主要标志,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这些标志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二是与奥运标志巧妙结合;三是突出了体育运动的特点。火炬采用了如意的造型,装饰了祥云图案。金、银、铜三种奖牌都采用了“金玉良缘”的设计。把玉用在奥运奖牌上,这在奥运史上是第一次。
火炬接力为展示中华文明,传播和谐世界的理念搭建了巨大平台。2007年4月26日,发布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计划路线。火炬接力于2008年3月下旬至8月8日举行,历时130天。共有21880名火炬手参加接力活动。火炬接力分为境内、境外两部分,以境内传递为主。境外传递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丝绸之路为主线,立足亚洲,前往五大洲19个国家的19个城市。境内传递的口号是“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历时97天,经过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13个城市,并抵达珠穆朗玛峰。
这是一届消除隔阂、充满友善的奥运会。
8月20日晚上,博尔特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第二天是他的22岁生日,“鸟巢”9万余观众为他唱起“祝你生日快乐”。全世界几十亿电视观众目睹这一幕。还有比这更豪华气派的生日会吗?
在开幕式上,日本代表团入场,每个人手持日中两国国旗。这在北京奥运会上是唯一,在奥运会历史上也属罕见。各国代表团的旗手,通常是身材高大的、获得过世界冠军的明星担任,如果按照这个思维,日本代表团的旗手应该是世界蛙王北岛康介。但日本代表团的出场旗手是身高1.55米、没有拿过金牌的小姑娘福原爱。福原爱在中国学打乒乓球,会讲带东北味的普通话,一个清纯可爱的“瓷娃娃”,她对中国有感情,中日两国人民都喜欢她。她就是一位中日两国人民友善的大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日本人民向中国人民释放的友善信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