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了让广大学生们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培养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最近联合华阳少科院组织开展了“自来水学堂”活动,53名小学生来到有百余年历史的西村水厂,学习自来水发展史、参观自来水生产线、参与自来水科普讲座。
第一站:广州自来水展示馆 探寻羊城百年供水史
广州自来水展示馆位于西村水厂内,是华南地区第一家有关自来水的展示馆,2008年起被评为“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馆内收藏着大量历史照片和实物,这些具有纪念价值的历史物品是广州供水事业百余年来人文、历史、发展的缩影和见证。
学生们对展示馆内的展品十分好奇,使用了几十年的抢修熔铅器、民国时期使用的消防设施、各时期使用的水表和水管……每一件历史物品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广州供水史,学生们纷纷围着讲解员,聆听关于自来水的故事。
“通过参观,我才知道广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道路不平、电灯不明、自来水不清的,而如今的广州已实现了自来水既干净,水压又稳。”通过参观广州自来水展示馆,学生们对广州自来水的发展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二站:自来水生产线 探秘自来水现代化生产流程
走出展示馆,讲解员带领学生们来到西村水厂的各种水池前一一进行介绍,究竟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原来,取水泵站在西江流域抽取原水后,通过管道输送至西村水厂的网格反应池,通过在反应池中加入混凝剂,与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凝聚与絮凝反应,形成容易沉淀的絮凝体。水在反应池进行反应后便进入沉淀池,在这里,絮凝体在重力作用下会沉淀到池底,上层的清澈水继续通过管道进入滤池进行过滤和消毒,送往清水池进行储存,再通过送水泵站加压输送到千家万户。
“自来水不是‘自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水从江河湖泊变成自来水流到千家万户,要经过很辛苦的工作和很复杂的流程,非常不易,在生活中要节约用水。”有参观完的学生感慨道。
第三站:自来水科普学堂 动手探索自来水小实验
科普课堂上,讲解员毛老师为学生们介绍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类型、自来水生产流程、水污染的危害、水的酸碱度、用水安全、节水小妙招等有关水的各种小知识。“用水安全要牢记,节水护水不可少”,学生们在科普课堂中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水安全问题,学习了相关防范措施,大家纷纷表示回家要当“小老师”,把这些知识教给家长。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体验到自来水的净水工艺,毛老师现场为大家做了一个混凝小实验:往一杯浑浊的水中滴入混凝剂,经过摇晃和一段时间的沉淀,杯中的水开始“大变身”——水杯下面出现了沉淀物,水变清澈了!学生们对这一“净水魔法”啧啧称奇,跃跃欲试想要自己动手体验。
毛老师随即介绍液体的酸碱性不同,加入试剂后所呈现的颜色也会随之不同。“pH值小于7的水呈酸性,大于7的水呈碱性,自来水一般为弱碱性。”讲解员将试剂加入4杯不同的液体中,很快,这些液体呈现出黄、绿、紫几种颜色。“这杯黄色的液体是碳酸饮料,呈酸性,学生要少喝;绿色的是自来水,呈弱碱性接近中性,适合饮用;紫色的是洗衣水,呈碱性,对手有伤害。”
随后,学生们围在现场的实验桌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在混凝实验中,只见学生手中浑浊的自来水逐渐变得清澈,而酸碱度测试实验中,杯中液体的颜色“变幻莫测”。
从2017至2022年,广州自来水公司已开展超100场“自来水学堂”活动,参与互动的市民、师生近万人。
(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