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327期 >2023-06-14编印

“名字”趣谈
刊发日期:2023-06-14 阅读次数: 作者:胥俊惠

●许昌瑞贝卡供水分公司 胥俊惠

人的名字不仅仅是个代号,它也代表了殷切的希望,蕴含着美好的寓意,甚至反映出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念,更能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

爷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了一辈子地,是侍弄庄稼的好把式,没什么文化,多少识些字。爷爷名广贤,在农村这名字很是不俗,很好奇是谁给他起的,村中同年龄的老人没个正经名字的都大有人在。大伯名本善,爸名本立,叔叔名学礼,不同于村里相同年龄人叫山啊,民呀,河之类的,显得很有文化,很是不俗,似乎别有出处。但很显然他们的名字不是爷爷给起的,可能是“老爷”也就是爷爷的爸爸给他们起的,所以一度以为“老爷”是个文化人。

不知道奶奶的名字,只知道她姓马,从我记事起就听别人叫她马大姐,要不就是本立他娘。奶奶裹了脚,她那个时代的女人家庭地位不是很高,结婚前在家自是有名字的,一旦结了婚,就成了什么什么氏,有了孩子,就成了谁谁他娘,彻底失去了自我。妈是家中的老大,名字单字一个“应”,不是最常见的英,就是应,和同时代的女孩子多叫花啊,娥呀,香啊比,简直是特别的存在。我估计是我姥爷很看重他的第一个孩子,寄予厚望,找有学问的人给起的名字。只是没能亲自问问姥爷,这是遗憾。

老爸年轻时是村里少有上到高中的人,因家境贫寒,上学很是吃了不少苦。赶上文革,没能毕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教了小学教初中,教了初中教高中,带了多年的高三毕业班,最后和他的学生一起参加高考,并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学语文老师,直至退休。说起来,老爸称得上是标准的文化人了,可给我们姐妹起名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霞,惠,比堂姐们的丽呀,芬呀并没高雅到哪去,一点儿也没表现出他的文化水平来。

等我们姐妹结婚有了孩子的年代,开始流行命名馆起名,花个钱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起几个附合的名字让从中选一个。外甥女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倒也好听。我生儿子后,想让爹给起一个,他却极敷衍,给了龙生,小龙之类的让我们选(儿子属龙),俗气的让我生气,自是不用。当时喜欢一名极富才情的画家,便取用他的两个字给儿子作名,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能有所成就。

过去起名是根据条件的,有钱人大家族大都有谱可起,一辈辈不出差错。文化人多从《诗经》和唐诗宋词中取名,清新雅致,寓意深远。而穷苦人就没这么多讲究了,最重要的是保命,贱名好养活,所以名字大都简单随意。祖祖辈辈,历来如此。近现代,人名字多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建国,建华,卫国等,一听就知生于建国初期。若以伟,勇,杰等单字作名,便多是七八十年代出生,重名的不计其数。当命名馆流行,同音不同字的重名便多起来,男名轩,女名萱,再加上自或子或紫,重的老师上课点名一叫站起来好几个。除了重名再就是个性和生僻了,四字名多起来,名字生僻的连老师都不认识的也多起来,主打的就是个性。

名字作为区别于他人的代号,好听好记,有好的寓意足矣,过犹不及反倒失去了意义。能否过后留名,看的是你做过什么,芸芸众生,都是在为自己为自己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