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力天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胡欣幸
小时候,每逢集会,总可以看到一个由一块石板和一个炉子组成的奇怪的摊子,石板上面放着一个圆盘,中间是一支可以旋转的竹箭,四周画满花鸟兽虫,而炉子上面正熬着糖浆。孩子们总成群的围在摊子旁,付了钱,旋转竹箭。等到竹箭停下后,摊主就会从炉上舀一勺糖浆,然后在石板上勾画出箭尖所指的那个图案,再粘上一根竹签,用小铁铲轻轻铲起,一幅栩栩如生的糖画就展现出来了,阳光照耀处,金灿灿、明晃晃,十分好看;擎在手上招摇过市,更是风光。
不过,这转竹箭却颇有些博彩的意味,手气很好时才能转到龙、凤这两个图案,大多数时候转到的都是些鸟、狗之类的小型动物。拿过糖画,很少有孩子会马上把它吃了,通常都是兴高采烈地玩一通。等碰断了、碰碎了之后,孩子们才恋恋不舍地将它往口里送。
这种“糖画”其实是最常见的。除了这种平面糖画外,手艺好的糖画匠人还能在石板上用平面“零件”拼接出风格各异的立体画来,像极一件装饰品。比如做花篮,先用糖稀做个圆糖饼,再接着倒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利用两次糖稀的冷热不同,一提,立体的花篮筐底就出来了。再加提梁、花卉等,整个花篮不再是平面的糖画,而是立体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糖画匠人们的身影也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如今,已鲜少能看到糖画的踪影了,但儿时的记忆却依然是那么的清晰。
“糖画是一种民间艺术。12岁以下的人买糖画是因为好吃,12~25岁的人是因为好看,其他人是因为好奇,又或者是糖画唤起了他们童年的回忆。”
平心而论,糖画虽然只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街头艺术,却确实有着它特殊的魅力。别看它简略得只是一个轮廓,但或龙或凤,或鸟或兽,却又无不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极生动,极传神,很能印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境界。那曲折有致的“线条”,即使是细若游丝,却也显得硬朗、坚挺,风骨棱棱,颇有些铁画的意趣。而那别致、大胆、诡异的造型,则更能让人联想到国画中的大写意,甚至现代派绘画的情味。糖画是甜的,却因上述的缘故使它在艺术趣味上又绝无“甜”俗之嫌,堪称是一门大俗大雅的艺术。
如今,随着糖画艺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糖画艺人的地位也日益得到提升,一些以蔡树全为代表的艺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被认可。相信不久将来,糖画必将重新回到大众的视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