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美慧 石磊磊
7月14日10时30分,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大樟溪莒口拦河闸一路输送过来的汩汩清流,穿山跨海,奔涌而出,注入平潭三十六脚湖,意味着福州平潭群众彻底告别了“靠天吃水”的历史,也标志着福建省最大的引调水工程——“一闸三线”工程全线通水,解决了闽江口城市群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供水短缺问题,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民生工程 步步为营谋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为新时代水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一闸三线”工程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方针的重大举措之一。福建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将“一闸三线”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决心打造百年精品民生工程,为人民增福祉。
为何要从永泰跨山越海引水到长乐、平潭等地?这要从当地的水资源说起。
大樟溪为闽江下游最大的支流,水资源丰富,水质始终能保持在地表水二类标准以上,是甘甜的优质原水。但平潭岛是中国第五大岛,四面临海,是福建少雨地区之一,主要水源仅依靠三十六脚湖,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60立方米,属于绝对贫水区;长乐的取水水源在闽江下游,受河道下切、海水咸潮上溯等影响,取水口氯化物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水质安全难以保障;毗邻的福清市,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940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的问题,始终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解困局,谋发展、利民生,2012年,“一闸三线”工程应运而生,作为全国172项重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一闸三线”工程也是福建省最大的引调水工程。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工程可行性报告。承载着百万市民的期盼与渴望,2018年,“一闸三线”工程全面破土动工。
“一闸”指大樟溪永泰莒口建设拦河闸,“三线”为闽江竹岐至大樟溪补水线,大樟溪至福州、长乐输水线,大樟溪至福清、平潭输水线,全长约181.58公里,总投资约61.6亿元。“一闸三线”工程可为福州市仓山区、长乐区、闽侯县、福清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百姓送去“甘露”,年供水量约8.7亿立方米,近580万人通过“一闸三线”喝上来自大樟溪的优质水。
穿山跨海 关关难过关关过
如今,大樟溪的潺潺流水,滴滴润民心,已解愁与盼。但“一滴水”的旅程背后却是困难重重。
大樟溪至福清、平潭输水线起于莒口拦河闸,终于平潭三十六脚湖,全长92.15公里,引水规模每日可达75万立方米,在“三线”中距离最长、跨范围最广、施工难度最大,涉及了挖隧洞、铺管道、跨海坛海峡等。
“施工前期,征地范围广,涉及永泰、闽侯、福清等多个行政区域,需要协调的部门非常多。施工期间,又遇到地质条件复杂、隧洞涌水频发、洞内抽排烟困难、海风倒灌、镇街段人口密集等困难。”福州水务平潭引水开发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回想起施工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不仅是平潭输水线,此前的大樟溪至福州、长乐输水线,莒口拦河闸的施工过程同样是举步维艰。
大樟溪至福州、长乐输水线是将大樟溪的原水,从莒口库区引至闽侯三溪口水库(调节水库),再进一步分流至长乐、仓山城门等地,线路总长约52公里。“该线路2018年4月正式动建,碰上了施工爆破环境复杂、洞径小、单头掘进距离长、隧洞涌水、岩爆、遇温泉带施工环境达40摄氏度、下穿高速等不少难题。城门5号-4号曲线硬岩顶管,是我国首条硬岩曲线穿江复杂地层钢顶管。没有可参照类似工程案例,更无经验可寻。”项目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攻坚是一波接着一波。2022年5月,该条输水线已顺利实现通水。
莒口拦河闸是“一闸三线”控制性枢纽工程,用控制闸前水位,确保取水安全,并对上游来水和闽江补水进行调节分配。莒口库区的总库容为6892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为9米,是闽侯、长乐、福清、平潭等地人民的“大水缸”。莒口拦河闸工程最大的困难是在大樟溪水下施工,在项目组抢抓两个水文年,齐力攻坚下,2021年10月,莒口拦河闸下闸蓄水,正式开启它的“大管家”职业生涯。
一路施工,一路技术攻关。在施工的同时,项目组还开展了《复杂地质长距离管道工程非开挖穿越关键技术研究》《闽江流域生态可持续鱼道关键技术研究》《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研究》等科研课题研究,为未来水利建设贡献了技术储备。《长距离复合地层顶管工程关键技术应用与研究》《长距离小断面输水隧洞高效施工与风险管控关键技术》均获2021年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
兼顾生态 久久为功绿色行
“一闸三线”的全线通水突破重重难关,为沿线百姓、企业的生活生产全方位赋能的同时,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我们对施工始终不变的要求。”福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道,线路设计之初,就曾多次改进方案,最大化地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比如,闽侯竹岐至大樟溪补水线路中,隧洞原本要穿过五虎山森林公园,几经改进后,线路变“穿行”为“绕行”,尽可能少影响公园的美景。
保护美景之外,平衡水生态更是一大“关键词”。因莒口拦河闸的建设会导致闸坝阻隔和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等情况,原本平缓的永泰大樟溪形成了9米的水位落差,加剧了鱼类生存环境破碎化的问题。为此,在该项目建设中,配备了鱼类的孵化跟培育的基地,设置了一条总长1.37公里的仿自然过鱼通道,顺着大樟溪一路蜿蜒,是福建省首条仿自然过鱼通道。这既是为鱼儿开设重要的生命通道,也是守护绿水青山,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探索山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新机制的生动实践。
“自莒口拦河闸下闸蓄水以来,已开展3场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35.79万尾鱼苗。它们将在净化大樟溪水质和守护水域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平潭引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增殖放流的同时,还加强了监测。在莒口调度中的大屏上,什么种类的鱼儿,鱼儿什么时候游过通道都有详细的监控记录。”
今朝圆梦 粼粼碧波映欢颜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15日,“一闸三线”工程已累计向福清东张水库供水10898万立方米,累计向长乐供水9633万立方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如今,“一闸三线”工程全线通水,优质的大樟溪原水通过百里“旅程”奔向千家万户,这汩汩清流不仅充盈了老百姓的水杯,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以前刷牙都不敢用自来水,因为水又苦又咸。我们煮饭、喝水,都要买矿泉水。”福州滨海新城壶江泛月小区物业主任陈明激动地说,自大樟溪通水长乐以来,水质明显得到改善,“终于可以烧自来水喝了,大家都非常开心!”
“云计算中心的设备冷却系统对冷却水要求很高,大樟溪的优质水源带来水质提升、供水稳定,可以更好地保证设备运行。这下我们放心了!”滨海新城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经理孙明浩表示。
位于闽侯县祥谦镇的三溪口水库,为东南汽车城及周边镇区供水,“日用水量达 5万吨,原来是‘靠天喝水’,不下雨就要面临缺水的尴尬,干旱时要抽闽江的水才能保障用水需求。”管理处副主任林振介绍,“一闸三线”工程引来的大樟溪原水,可有力保障东南汽车城的工业生产,以及尚干、祥谦、青口三镇居民的生活用水,东南汽车城的开发建设更有底气了。
2022 年 12 月,“一闸三线”工程(福州段)获评福州市 2022 年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实事之一。
水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生命之源。有了水,一切都“活”了起来。“一闸三线”工程全线通水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将充分发挥“一闸三线”工程综合效益,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继续把福州这座滨海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贡献水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