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福建省福州市全力推进全域治水工作,福州高新区水务科技有限公司紧跟步伐,开展河道排口日常巡查,坚持以实际行动参与全域治水。近期,高新区水务组织开展了安里溪河道整治,精准攻坚,历时近3个月,完成了安里溪的整治工作。
技术要求高
经过对现场情况的摸排与分析,工作人员发现最大的症结在于安里溪存在多处雨污水混接的现象。通常,解决雨污水混接问题仅需进行管道改造,但该病症管道位于河道暗涵内,环境错综复杂,不仅需要分析晴、雨不同天气情况,还需要安装翻板堰、新建泵站等多类型施工建设,涉及方面广,技术要求高。
针对安里溪错综复杂的情况,工作人员制定了周密的施工方案,全面考虑、多措并举,攻克技术难题,于暗涵前后设置翻板堰各1座,内部设置集水坑、潜污泵,敷设导流管265米,并新建1万吨/天的补水泵站。同时,研究制定翻板堰自动化技术参数,于旱季关闭翻板堰及下游闸门,通过补水泵站进行补水,当补水水位高于1米时将从下游闸门口溢流,污水泵站停止抽排;雨季翻板堰根据设定液位自动开启,有效解决汛期隐患。
施工过程难
制定施工方案,解决技术难题仅仅是开端,真正的考验在于大部分施工是在河道暗涵内进行,加大了施工难度。为保质保量推进施工,工作人员迅速围堰,筑起沙袋“城墙”,抽排暗涵内积水,清除暗涵内常年堆积的淤泥、垃圾,并设置照明设备,创造施工条件,开展建设。由于暗涵空间狭小、杂物多,无法使用机械进行作业,施工人员便采用小车、麻袋运输的“土办法”,在暗涵与地面间来回穿梭,将管材一点一点运入暗涵。
危险系数大
暗涵空间有限,环境密闭,存在一定的施工安全隐患。在加快推进工程进度、严把工程质量的同时,工作人员也时刻牢记“先通风、后检测、再进入”的安全施工管理原则,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流程,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为施工现场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高新区水务不断“破题”,河道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里溪告别了多年的“藏污纳垢”,实现“清水出涵”,解决了周边居民的“心病”。经过整治,目前安里溪常水位为1米,在改善水质的同时,也提升了河道的雨天行洪能力,保障汛期安全。
治水工作任重道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增强自身的“硬本领”。接下来,高新区水务将持续践行国企担当,加强河道巡查,推进污水治理,助力福州市全域治水工作。
(谢童欣 林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