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340期 >2023-07-29编印

信仰的力量
刊发日期:2023-07-29 阅读次数: 作者:武德龙

●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有限公司 武德龙

想写一篇关于信仰的文章,适逢“七一”临近,集团文联推出庆祝征文活动,偶得一日闲暇,能沉下心来整理一下写作的思绪了。

前段时间重温了一遍电影《长津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后勤供应都远不如美军的情况下,为何能够分庭抗礼甚至最后击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我想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信仰的力量。影片里七连连长伍千里的理想是等战争结束了,在家乡盖一座房子,让弟弟伍万里成一门亲事,让战死沙场的哥哥伍百里有一个安息之所。指导员梅生手揣女儿的照片,希望下一代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而基于这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他们形成了共同的信仰。也就理解了,在敌机的轰炸中,志愿军们没有带上棉衣,就匆匆登上了列车;在荒芜人烟的乱石堆里,面对敌机的肆虐袭击,忍受着身边战友牺牲的悲痛;为了完成阻截敌人的任务,连队上下全部变成了冰雕,令对手都感叹,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津湖一役,是抗美援朝的关键一战,也是另世界为之侧目的一战,美军败了,是败给了人民志愿军坚如磐石的信仰。

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需要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形成合作的条件和类型有很多,但惟有因共同的信仰而凝聚的群体,才是最为稳固、也最为有力的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旦形成某种共同信仰,就会有一致的精神气质和行动方式,这个群体的力量就越强大,就越无惧于任何挑战,也就越无可战胜。而这共同的信仰之于中国人民,无疑是经受住了百年考验,带领中国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强盛的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则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两者互为因果,相互成就。也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任何困难都打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无数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只为那大国崛起的中国梦。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亿万人浴血奋战为新中国开辟出一条有尊严的发展之路,而今日的我们,依旧带着和当初他们一样的信仰,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