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342期 >2023-08-05编印

退伍不褪色 换装不换心
——记双峰县自来水公司的退役军人
刊发日期:2023-08-05 阅读次数: 作者:周晓飞

●周晓飞

一直以来,退役军人在复员转业中总会或多或少遇到各种冷遇,有不少单位认为退役军人专业水平不高,适应新环境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不强,难以胜任单位上的工作,而湖南省双峰县自来水公司却勇挑重担,主动承担政府职能,先后接收安置退役军人56人,用实际行动践行“拥军爱军”的光荣职责。

敞开胸怀,接收安置好仅仅是第一步。县自来水公司想方设法让退役军人们尽快融入公司这个大家庭,在专业技术方面悉心培养,在核心岗位上充分锻炼,在重要关头敢于任用。一系列的举措让他们迅速适应了新角色,掌握了新本领,在各个岗位上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公司成立40多年以来,有5名退役军人相继进入班子,有14人成为中层骨干,重要岗位上总有退役军人挺拨的身影。梨头嘴水厂13人中有12名退役军人,维修队5人中有3名退役军人,几乎每个股室都有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已经成为双峰供水人中的主力军,现有人数占全部干部职工的1/3。

犁头嘴水厂承担着双峰县城22平方公里16.7万用户的供水重任,水质水量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担子很重、责任很大、工作很枯燥。在这里,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只有哗啦啦的水声日夜陪伴,没有上下班之别,只要在岗位上,心中就装着沉甸甸的责任。

添加药剂、保养机组、观察水位,清理浮藻……每一道工序寻常、繁杂、琐碎,却容不得半点马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2名退役军人坚守在这里,用悠长的岁月书写平凡中的不平凡,用炙热的青春践行军人的纯朴初心。

1984年,年仅18岁的李天河应召入伍,义无反顾投身火热的军营,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员。2000年,他转业到了县自来水公司。2002年,他被安排到犁头嘴水厂上班,从此,与水厂结缘,以厂为家,一干将近20年,干遍了水厂的每个岗位,从一线制水工干到了管理岗位的水厂厂长。在部队里,李天河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排除重大险情,保障了国家财产和飞行员的生命安全,荣立三等功一次;在水厂里,他拿起板手搞机修,坐在电脑前做资料,一有脏活累活,就冲在前面,用突出表现诠释军人的可贵品质,因此,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

如果说水厂是纯净的自来水之源,那么维修队就是自来水管网的护航员。王辉煌是1985年参的军,在军营里服役了13年,2000年,与李天河同时转业到了自来水公司。今年他已有57岁,是维修队的一员。管网维修,就意谓着每天奔跑在各个抢修工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作为退役军人和共产党员的他,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和维修队的兄弟们一起守护300公里供水管网的安全。

2019年,由于岗位调整,已经50多岁的他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负责县城探漏工作。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重新学习、仔细摸索、反复钻研……王辉煌用军人坚韧的品质和不服老的劲头,逐渐掌握了这个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当城市已经沉睡,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王辉煌拿着听筒、铁钩、仪器,却开始了他的神秘之旅。在无声的夜色里,他走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倾听地下的每一处流水声,是孤独的行者,但是每查出一个新的漏点,就意味着又节约了一份水资源,这就是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像李天河、王辉煌这样的优秀退役军人,在公司里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守护使命、践行初心,用灿烂的军绿增添生命的亮色,用无悔的青春书写奋斗的人生。

他们虽然已经脱下军装,但是军人的品质却永远烙印在灵魂里。正是有了这样一批“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的退役军人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路上,步伐才越来越稳健有力;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与退役军人一样的奋斗者,驶向彼岸的东方巨轮才能劈波斩浪、势不可挡、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