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347期 >2023-08-23编印

岁月里的手艺人
刊发日期:2023-08-23 阅读次数: 作者:吴炜琪

●黄石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吴炜琪

手艺人织补缝纫的机织声、修鞋小锤子击打鞋面的铛铛声,这些细碎的声音曾是烟火生活里最凡的音,也曾是我们眼中最轻易被掠过的景,修几把锁、织织补补一件工艺品、传承一份传统美食,手艺人在自己不起眼的江湖地位上,将生活之美演绎成最抚人心的曲,日唱夜吟绵长悠远。

一如某天我经过家门口的菜市场,发现那里多出了一间用玻璃隔出的小铺面,铺面的工作台上堆满各式布料和一些成衣,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戴着一副老花镜专注而认真地缝缝补补,菜市场里的喧闹和嘈杂跟她沉浸式的工作状态好似两个世界的景,她一门心思的只关注自己手中的活,给衣服拆线头、打边、熨烫。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发现这个小小摊位时,心里的第一反应是欣喜。和这条街新开的美容美发、餐饮水果铺面比起来,小小的缝纫铺真的是显得毫不起眼,但不知为什么自从有了这个小小铺面,喜欢买衣服的我更加心安理得了,大了小了、长了短了,都可以马上到楼下找到裁缝阿姨帮忙修修剪剪改改。更意外的是有一天在小区的门楼里我居然遇见了这位阿姨,才得知她就住我家楼上,服装厂退休后手艺不想荒废,便在离家不远的菜市场里找了一个小门面经营,没成想生意还不错,特别是小区居民有个什么缝纫织补的活都会在微信里呼一下她,阿姨总是在门栋里等大家,做完后晚上又给大家带到小区来,真是一门小手艺方便一群人。记得有那么一次我的羽绒服拉链坏了想去换根新的,可能是旧拉链卡得太紧的原因,弄半天也拆不下来,我看阿姨头上都弄的冒汗了,正当我准备放弃时,她说让我别急衣服放在她那里,她再想想办法,过了一天阿姨敲响了我家的门,将一件完好的衣服交到我手里,这时我看见她的小手指上多了一块小小的纱布,便想问问,话还未开口,她只是笑笑说了声没关系,让我以后有需要再找她,就浅浅一笑离开了。

在我的记忆深处对手艺人总是深怀尊敬和羡慕,我也曾设想自己身怀一份小小的手艺,在自已的一亩三分地里挖呀挖呀挖,小小的手艺开小小的花,结小小的果,任凭岁月静静流逝,手艺日臻成熟,与世无争的与人为善,与人方便,靠着一份手艺感恩地生活,像蜜蜂一样勤劳,像燕子一样爱家,一根根的衔来枝条筑就自己心中的坚实家园,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点滴耕耘,默默积累属于自己的财富,这又何常不是人生的一种活法。在我的新居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焕然一新的,唯独留下了几把结实的木头小板凳,这是巴河镇上一位木匠老人的手艺,多少年过去了如今这几张小板登还是结实光滑如新,将老匠人的手艺展现的淋漓尽致。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位木匠老人的家时,我被老人家堆积如山的木头惊叹到了,满屋满院的木头香泌人心脾,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老人在自家的木头作坊里打木头、裁木头、锯木头,并将它们打造成各式各样的床、柜子、茶几之类的实木家俱,自己还动手盖了一栋三层小楼,一楼二楼经营自产的家俱物品,三楼留着家人居住,每次儿女回家探亲他都免不了介绍介绍最近自己制成了哪些家俱,这些家俱的工艺如何,最近的家俱生意怎样,眉宇间既有生意难做赚钱不易的艰辛,也有对自己手工制品的欣赏,无论怎么说当了几十年木匠总有些作品是自己十分满意的,这份活路早已不是一份简单的糊口营生,而早已变成老人毕生追求的一部分了,巴河镇的街道狭长而弯曲,每天人来人往,镇上人家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小小门面的家俱小商城而便利了不少,结婚的、起屋盖房的,都会走进老人家的实木家俱铺,选上几件自己心仪的小家俱,老人也凭着这手艺把儿女培养成人,大家毕业后在城里安家立业,生活的幸福美满。老人家并未因此离开小镇,丢弃自己的木工手艺活,而是依旧守着小镇的木制作坊数春秋,并将自己的手艺一点点的传给儿子子承父业。

生活中的这些手艺人看似在用自己的技能讨生活,但细细品来确是经营的一份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他们的世界或许很小,见识也不够宽广,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在与一件事打交道,单纯而纯粹,苔花如米小,也能学牡丹开,用自己的坚持热忱、钻研和执着守一份家业,为家人遮风挡雨、谋幸福,为他人带来方便与舒适,在社会的百花园里散发着属于自己独特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