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常库: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智能传感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协智慧水务专委会委员、中关村前沿联盟理事孙常库
近年来,与黑臭水体治理、管网提质增效相关的政策频繁出台,给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有力支持与引导,由国家水污染空间站提到的特别指标可知,水质改善是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的最终目标。
排水系统提质增效
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环节中通常会涉及大量指标和数据,但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低,导致大量数据有所缺失。当前,充实底层数据是水务系统数字化的重要发展目标和方向。
城市水环境
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前沿光谱仪芯片化技术
光谱能够帮助人类认识和探知世界。以往,光谱的数据信息都是来自实验室的取样和实验,少见于日常,主要原因是光谱仪对承载它的设备质量有不低的要求,一台手机或一部手提电脑能提供的硬件基础远远不够。
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实现了光谱仪的微小化、芯片化。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量子点,被采集的光会被成千上万不同的量子点响应接收,传递到量子点所在的芯片,然后通过算法将光谱的信息呈现出来。
如今,该项技术从工艺设计到产线搭建已实现全流程国产化,不受国外卡脖子限制。
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
对于水质而言,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与以往技术的差别在于:在以往光谱设备无法小型化时,单波长的传感器获得的信息是单维度的信息,维度单一;而光谱分析可以丰富和补充信息维度,并通过模型计算,保证最后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水质智能感知——在排水系统适用的水质感知系统
水质感知系统是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在水质方面的具体运用。水质感知系统能够发挥小型终端的体型优势,在狭小的管井空间中也能快速地进行在线监测。
(一)智能感知是实现水环境智慧监测的破局点
水质监测有多种多样的监测体系,例如化学检测法、自动化监测法、智能化监测法等等。
在这些水质监测方法中,化学检测法检测的结果受外界影响多,受人的影响因素大,不同的采集者所采集到的数据不一,分析出的结果也不一,从而影响监测的质量;自动采样则由于采样的环节过多,容易造成样本的损坏;单波长的光学监测方法一如前文所说,信息维度过少而导致结果的准确性不足。想要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则需要减少监测的中间环节,同时要保证最终结果的效果。
四种监测法的耗时对比
(二)原位在线监测是实现管网智慧运维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井下在线实时监测,给整个大数据和上层的数字水务监测提供稳定的数据基础,帮助监测者科学决策,原位、高频、准确和稳定是不可或缺的。
1.原位
监测设备直接对流过的水进行测量,减少数据获取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避免样本采集过程中造成的样本流失,相对而言监测更灵活、更准确。
2.高频
排水管网里的数据变化多变复杂,秒级采集的数据更有利于快速反应。
3.准确
确保数据的高精度、与化学检测结果的高一致。
4.稳定
数据连续、低维护,确保稳定。
原位在线监测是实现管网智慧运维的重要手段
水质传感终端
(三)产品能力
在对水质传感终端进行产品设计时会考虑的因素分为六个方面:多源传感、安全稳定、高频检测、运维简单、供电多样、全域安装。
(四)实际运用方案举例
1.芯禹®S20
芯禹®S20是水质传感终端在地表水监测方面的具体产品。芯禹®S20采取小巧便携的漂浮式产品设计,其自带的太阳能板,可以为自己提供电力,持续运营。
2.芯禹®R10
芯禹®R10作为管网监测终端,体型小巧,只有水瓶大小,易于安装,运维简单,悬挂式布设,无需人们下井作业。
(五)设备性能
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有了相应的设计后,设备的性能特点也很重要。
1.优良的精密度
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对水质传感终端进行了设备的性能的检测。据检测的结果反馈,量子点光谱监测终端精密度的标准溶液测试精密度是0.12%,高浓度污水精密度基本小于2,精密度优良。
2.准确性可靠
北京市计量院对产品性能全面检测,结果均满足或优于国标、行标等要求。与CMA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比,标准溶液及实际水样比对的结果均优于行标规定的误差要求,与化学检测法已经有了良好的可比性。
3.运维服务,保障设备、数据、软件的稳定和准确
运维人员会根据设备的告警去进行现场的设备检查维护,保障设备的整体运行。
(六)厂网河湖一体化监测
像芯禹®S20和芯禹®R10这类精密度、准确度好的设备会被投放到更多的厂网河湖之中,成为一个庞大的感知端,为流域监控等智慧水务提供大量有效的数据支撑。
厂网河湖一体化监测
应用案例
(一)芜湖某区项目案例
特点:由粗到细逐步缩小排查范围,精准排查聚焦入流入渗点位。
芜湖某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改造部分是泵站,通过对水质监测设备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后,问题解决的关键聚焦被精准确定在某区域,缩小了排查范围,有效提升效率,节省成本。
(二)北京某区项目案例
特点:长期监测,实现精细化运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追踪管网健康;网河联动分析锁定溢流位置。
在该项目对问题区域的管网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摸清水质数据本底,提升感知和溯源能力,助力管网的精细化运营。
(水务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