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349期 >2023-08-30编印

一本旧笔记本
刊发日期:2023-08-30 阅读次数: 作者:廖钦良

●广西防城港市企沙新区污水处理厂 廖钦良

近日,妈妈从她的红宝箱中找到一本旧笔记本,她犹如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廖亮,这里有你的一本笔记本,三十多年了哦。”我接过笔记本,打开扉页,只见上面写着:廖亮同学荣获83-84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比赛第一名(前卫学校)。这本笔记本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沧桑,依然历久弥新,一段被尘封的往事又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

我在合浦前卫农场学校上过一年半的学,当时长我几个月的小伙伴郑家强、“了哥腿”等都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上学去了,我成了个“无所事事”的人。于是每天都悄悄地尾随他们去学校,趴在窗户上安静地听他们上课,听到他们跟着老师“神气”地念着“a,o,e”和“b,p,m”时,羡慕得要死。回到家天天在父母面前大哭,非要他们设法让我上学,父母拗不过我,到处“托关系”找校长“说情”。校长虽然同意了,但还必须通过任课老师这一关。我记得一年级的班主任梁老师,生怕我年纪小,接受知识的能力差,从而影响她的教学成绩,起先不同意。但经不住“软磨硬泡”,最后作出“妥协”。去她的班上就读可以,然而必须答应一个条件——只能作为旁读生,成绩不能算入所在班的总成绩,课桌自备。幸亏爸爸是木匠出身,“课桌”不是什么难事,三下两下就给我打造了一张茶几般大的小方桌(至今我还保留着),放置在第一排的前面,虽然位置不怎么好,但丝毫没有影响我学习的热情,课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课后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在学校操场旁就完成了(学校的操场旁有两级台阶,当时不少同学都趴在那里写作业);晚上回到家除了温习当天的旧知识外,还把第二天要学的知识点预习了一遍。第一学期末我居然考了个全班第一。这时梁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像当年孙权对待吴下阿蒙一样,对我刮目相看,不但试读生顺理成章地“转正”了,而且安排我坐在讲台下的正中位置,并号召全班同学向我学习。第二学期进行入学注册时,也是“喜讯”连连,一身账房师爷打扮的教导处占主任扬了扬鼻梁上的眼镜,仔细地打量我:“你就是廖亮同学吧,祝贺你,你这个学期学费减半,只收两块五。”此外,还得到了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作为奖励(这本笔记本在当时看来十分精美,现在也一点不过时)。得此鼓励,我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学习中,与同学相处也日渐融洽。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插青返城大潮的到来,我也不得不中断了短暂而惬意的一年半的时光,从此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尊敬的老师和亲如兄弟的同学。离开时,梁老师给我写了当时很受用,现在让我感到很脸红的鉴定:此人天聪兼勤奋。这句话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激励着我。

后来的实践证明,我是个智商偏下的人,但我仍然坚信:努力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却能使自己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