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行业纵横总第3370期 >2023-11-11编印

不忘初心担使命 意气风发逐梦行
——嘉峪关市供水管理处化验室21年超常跨越
刊发日期:2023-11-11 阅读次数: 作者:嘉峪关市供水管理处

●嘉峪关市供水管理处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产之基。安全供水、优质服务,是关系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大事。甘肃省嘉峪关市供水管理处化验室的干部职工21年如一日,秉持“和谐供水、情润万家”的服务理念,用满腔的热情、无悔的付出和超常的跨越,见证了文明城市的繁荣发展、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满,在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2-1嘉峪关.jpg

21年风雨兼程  攻克重重难关

2002年,适逢嘉峪关市供水管理处成立10周年。为适应城乡居民更高水平的用水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供水管理处决心建立水质化验机构。由于条件所限,只能在文化南路116号(原自来水公司)选址,将一间陈旧的平房稍作修缮,添置高压锅、显微镜、天平及所需的瓶瓶罐罐,于当年1月建成水质化验室。现在看来,那极其简陋的设施根本就“不入流”,但在当时却成为“破题儿第一遭”的大事。因为它的建成,标志着嘉峪关供水人实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大转变。

当年8月,化验室正式成立并启用。回首过往的岁月印痕,每个阶段都历历在目:有筹建时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的筚路蓝缕;有成立时斗志昂扬、激情澎湃的欢声笑语;有为新实验寻找方法而披星戴月的辛劳奔波;有经过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之后,数据终于试算合理时满满的成就感;有因设备落后而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群策群力;有突破难关、指标提升后喜形于色的兴奋。

21载风雨兼程,21年春华秋实。化验室一班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永恒哲理。

21年砥砺奋进  严把水质安全

“严把水质,严控质量,安全供水”,这是水质化验员共同的座右铭。为护航水质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不论酷暑严寒,每天定点准时往返于市区各水源地和取水点,严格进行水质检测和监控。每逢节假日,更是舍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增加水质检测频次,加大水质化验监控力度,以保障全市人民节日饮水安全。多年来,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检测水浊度、pH值、耗氧量……,机械重复的工作虽然单调而枯燥,却承载着全市人民群众用水安全的千钧重担,每一项指标容不得丝毫差错。

水质检测对化验员的技术素养和业务经验要求很高,成为一名技术全面的合格化验员更不容易。化验室成立之初只有1名技术人员,在严峻而紧迫的形势下,所有人员坚持边学边干。老同志们为有效应对国家标准的不断升级,面对陌生的仪器和操作系统,直面挑战、毫不退缩。她们认真研习,碰到不懂的内容,向同行兰州站取经后再次尝试,反复实验,最终将每个项目摸熟摸透,记录好每个项目的检测过程,注意事项,让每位化验员都能自如使用。

当之前来到的年轻人成长为新一代的化验员之后,每年又有新的有志青年纷纷加入这个集体,让化验室在常规检测技术方面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传、帮、带”的培养模式。有经验的老师毫不保留,倾囊相授;年轻的化验员们孜孜以求,学而不厌。在先进技术和科研领域,他们总是满腔激情,干劲十足,为实验室的发展壮大培养并储备了充足的技术人才。

21年谋求跨越  迎来风华正茂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21年来,随着水质指标的日益增多,实验室检测项目也不断增加,由21年前的7项增至目前的42项,检测数据更加精确,检测水平要求更高。先后增加小型仪器万分之一天平、超纯水器、鼓风干燥箱、无菌过滤器、生物培养箱、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常规设备20台;新购置德国耶拿原子吸收光谱仪、德国流动注射分析仪等国内外先进设备5台。与此同时,化验室不断充实,扩建了生物室、理化室、放射性室、光谱室、色谱室等专业化验室,检测能力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的43项指标合格水平。实验室管理严格按照ISO15189体系运行,所有质量文件,标准操做手册和作业指导书以及记录文件,均由检测人员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编写完成。化验室、负责人、化验员、安全管理等14项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完善。

21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因陋就简到规范达标,成长的脚步从未停驻。软硬件建设及检测水平跻身嘉峪关先进行列,嘉峪关市供水管理处化验室从一个襁褓婴儿长成风华正茂的少年。21年来,全体化验员始终坚持“严把水质、严控质量、安全供水”的“两严一安”宗旨,传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精神,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1岁尚“年轻”,未来道路更长远。嘉峪关市供水管理处化验室全体人员将以供水事业三十周年为新起点,继续扛起嘉峪关市水质检测的重任,为守护好人民群众安全用水生命线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