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济南水务集团积极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治理专项行动,不断完善供水管网设施、科学调控管网压力,健全管网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提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聚焦解群众之难事,办民生之实事,打造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的示范区,“管理+技术”双翼迭代驱动,着力解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密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供水问题。
分区计量,有效推进 合力查找“渗漏隐忧”
据悉,济南水务集团供水范围东至巨野河,西至长清区,南至南部山区,北至黄河以北起步区。本次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示范区范围为东至绕城高速、西至京台高速、北至济广高速、南至绕城高速,涉及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高新六区,服务面积55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438万人。以黄河水、南水北调水、当地水库水及地下水多水源供水,供水方式为多水厂连片集中供水,水厂生产和管网营销水量独立计量核算。
根据住建部2017年10月发布的《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工作指南》,济南市于2019年正式开始实施四级分区计量建设。
据介绍,济南市漏损治理工程的示范区范围内有两个一级分区,分别为主城区和东部城区,下设十个二级分区。截至目前,济南市主城区二级分区已经建设完毕。
“DMA园区作为分区计量管理的基本单元,可以实现由点到面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济南水务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DMA园区建设原则包括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三部分。先大后小是指选取漏失水量大,漏水频次高的封闭园区优先展开DMA园区建设工作,可以较为准确、及时的发现新漏点;先易后难是对于新建小区,其园区相对封闭、图纸资料齐全,可在贸易结算水表加装压力采集装置,直接纳入DMA园区漏损管控;先简后繁是结合GIS系统,选取管道分布较简单、水源入口较少的园区,优先展开DMA园区建设工作,待DMA园区建设工作成熟,并对开放式园区优化管网配置后,再逐步进行DMA园区建设。
“水务集团自2021年开始建设DMA园区,开展更换园区考核终端、零压停水试验及园区表册梳理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618个DMA园区。”工作人员介绍,济南水务集团2022年完成全部五个二级分区的建设,同时规划建设完成第四分区的22个三级分区,实现五个二级分区及第四分区三级分区的产销差独立计算和分析。三级分区建设完毕后,根据分区产销差数据,有针对性地对管网进行检漏工作,该分区暗漏较往年多检出134处,与之相对应,明漏较往年同期减少了136处。
据了解,济南水务集团2023年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三分区的三级分区建设,现已完成第三分区8处网格化片区的建设,并重新梳理了已建成分区的表册明细,继续推进DMA小区建设的同时,相关数据纳入分区计量及漏损管控平台管理,对分区计量的漏损管控进行有效指导,更好地实现降差增效、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的目标。
科技赋能,智慧管理 精准捕捉“漏水区域”
“我们相继建设了智能生产调度系统、大分区漏损管控系统、DMA分区智能管理系统、集团版GIS系统、智慧管网管理系统、智慧二次供水管理系统、智慧水质管理系统、智慧营销管理系统、物联网管理系统、直饮水营销系统,升级了热线服务系统与智能工单管理系统。”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济南水务集团以数据为核心抓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尝试走出具有自主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持续建设了一系列核心业务系统,实现智慧水务全流程覆盖。另外,热线系统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初步实现了“智能小白”语音服务AI人机对话,打造了行业首个供水服务AI体系。
2023年,济南水务集团在推进分区计量建设和压力调控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了智慧漏损管理平台,目前完成了数据的传输和集成,实现了现场流量、压力、噪声等设备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可分区查看各项指标,分区监控各项数据,有效监测管网运行状态,指导管网漏损治理方向。
同时进行了系统分析算法的研发和测试,已经初步形成一套流量、压力、噪声的预警分析算法,实现了流量分析、压力分析、噪声分析、水平衡分析等功能,可对异常数据进行自动预警。另外,针对系统报警及人工分析的各项问题,上线了业务联动模块,实现了从发现问题到工单派发,再到问题处置的闭环式管理流程。
此外,对已建成的GIS系统、维修养护系统、巡检管理系统、智慧管网平台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整合资源,为下一步开发“管网渗漏预警体系”和“管网爆管预警分析”功能奠定了先行数据支撑。
“济南水务集团生产调度系统具备数据采集、监视控制、综合分析等功能,可实现对水厂、泵房、加压站等管网数据集中监控。”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对流量、压力及水质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及预警,可及时发现是否存在漏损点,为查找漏损点、控制漏损提供数据支撑。
精准检漏,实时监测 全力实现“降耗提效”
不久前,济南水务集团漏损管控系统监测到济南生产路供水流量计出现异常情况,管网部门迅速对该流量计上下游流量、压力等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及处理。
通过漏损管控系统首先确定异常范围,然后对异常范围进行排查检漏,制定噪声记录仪布点计划,最终定点DN300暗漏一处。
通过现场维修,发现是由于管线穿过污水井,腐蚀严重发生漏水,漏水通过污水管道排走,形成暗漏。维修后通过漏损管控系统看到流量计恢复正常,通过流量计计算,该处漏点维修后可减少漏损水量约27000 m3/d。
济南槐花园小区纳入漏损管控的当日即发现日最小流量及日供水量较高,与园区393余户正常日最小流量及日供水量相差较大,当天立即进行检漏工作。定出漏点修复完成后,日最小流量及日供水量均恢复到正常数值,日供水量下降近220m3,预估每月减少漏损水量约6600 m3。
据了解,通过对DMA园区管理系统工单模块分析,济南水务集团半年内根据红色报警信息转DMA查漏工单共168条,根据工单反馈结果安排主动检漏工作,共检出漏水管网77条,已完成修漏的70条。对修复完成的70个小区,依据供水量评估,月节约水量380391m3。依据最小流量评估,月节约水量443402m3。
“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供水进入新发展阶段,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城市供水的安全性、有效性、均衡性、经济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城市供水工作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济南水务集团将以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为抓手,集中全力提升城市供水管理水平,建立高标准的城市供水设施体系、高水平的城市供水管理体系和高均衡的供水服务体系,为加快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务力量。
(济南水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