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水务集团 叶夏萌
梅雨季节,婆娑小雨漫起淡淡的雾,乌衣巷半隐半现在氤氲的水雾里,静谧而温柔。
饭后,撑一把伞漫步在夫子庙景区里,心情怡然。一路走走停停,不觉中便来到了乌衣巷。巷内很窄,青砖铺的路面两边是矮矮的仿古建筑风格的民房,所有建筑一律漆成白色的墙壁,配以古色古香的黛瓦屋顶,门窗檐楣,颇有古韵。巷口的转弯处,“王谢古居”四个金色大字在雪白的墙上很是显目。随之的一所朱门大府,又高挂“王谢古居”大匾的,则是传说中的王谢堂府了。重修后的王谢古居,分为来燕堂、听筝堂和鉴晋楼。匾额上的大字均以隶体书写,大有魏晋遗风。许多不知情的人以为这只是一条静静的,带着怀旧情绪的江南小巷。其实她真的不是普通的旧巷子,她是东吴禁卫军乌衣营所在地,乌衣巷的名字也是从那时兴起。这条小巷曾住过几位叱诧风云的人物,它也有盛极一时的时刻。乌衣巷的一砖一石,都是同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的历史紧紧相连的,这两大家族的历史与东晋王朝乃至中国的整个文化史紧紧相连的。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早已经历了人生起落沉浮,他的诗中没有一句议论,没有愤懑不堪,只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叙述着世事变迁。青苔累累的墙壁,瓦隙石缘杂生的野草,时光流水从砖缝间涔涔渗出,顺带着冲刷了历史,流走了多少故事。这乌衣巷的种种,也映射诗人辗转飘零的人生,语虽极浅,味却无限……铁戟铜戈尚且断落在尘埃,谁家兵士,哪国将军,都不再记得。唯有乌衣巷,永恒地凝立在六朝的烟雨沧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