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374期 >2023-11-25编印

基层廉洁文化宣贯践行新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刊发日期:2023-11-25 阅读次数: 作者:李晓钦

●重庆江津自来水公司 李晓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反腐败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督促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廉洁文化是反腐败的基础和保障,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影响。

一、潜心思廉政,细数“文化力+”践行不足

俗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层“微腐败”问题事关群众根本利益,对基层党组织的影响不容小觑。这些滥用职权、财务违规、资源侵占的非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民生福祉,破坏了社会公平,降低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侵蚀了法治建设成果,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一)基层教育少,宣贯机制难成形

在廉洁文化教育落实的过程中发现,作为组织主体,公司层面开展宣贯教育多,但在具体的基层部门却很少开展,这也致使廉洁廉政的口号多数停留于公司层面,还未在基层部门形成常态宣贯机制。

(二)正面宣传少,示范引导难起效

在公司内进行廉洁文化体系的建设时,多数偏重于“防腐”,从内容上来看,正面引导少,更多的都是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缺乏有号召力、有激励作用的廉洁正面案例与教育活动,这也让廉洁文化理念难以宣贯,教育内容难以起到示范引导的效果。

(三)资源调动少,廉政氛围难营造

从覆盖面上分析,目前公司对廉政文化的建设未能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和力量,宣贯力度有限,未能联通各基层部门组成紧密互助的廉政建设主体,难以营造出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

(四)员工参与少,廉洁文化难入心

目前公司的廉政文化建设主要的参与人员都是各部门骨干,从参与度上来看,普通员工的参与比例过低,导致普通员工对廉政知识的了解不够广、对廉洁文化的认知不够清晰、对反腐倡廉的思考未能真正吸收转化到心里。

(五)实际联系少,互动效应难发挥

从教育形式上分析,目前公司所采取的廉洁文化宣贯载体较为单一传统,内容不够新颖,联系实际较少,对受教育者吸引力有限,导致践行过程中的活动气氛一般,群众参与兴致不高,未能形成互动效应,存在“听听感动、讲讲激动、事后不动”的现象。

二、牢抓高质量,创新廉洁文化宣贯体系

作为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自身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就必须创新打造廉洁文化体系,通过建立“五共”创新机制,实施“五力”管理举措,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的反腐败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地保障“文化力+”廉洁文化宣贯践行到位。

(一)创新机制,以“五共”促“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和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一号召要求基层组织在党性修养、廉洁从政方面严于律己,通过“共奉纪律、共沐清风、共话清廉、共议廉洁、共御诱惑”五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将存在的五个问题一一突破解决。

各部门应当积极遵守和践行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做到“共奉纪律”。党员干部应当以良好的作风示范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范,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起“共沐清风”。组织管理层、特殊岗位职员要自觉保持清廉自律,言行举止要廉洁规范,自觉抵制腐败和不正之风,以实际行动宣示对廉洁的坚守和追求,“共话清廉”。所有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党内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共同营造廉洁政治的氛围、打造“共议廉洁”的优质环境。要具备防范和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坚守原则,保持清正廉洁,不受金钱、权力等物质利益的诱惑,始终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全员“共御诱惑”。

(二)创新管理,以“五力”促“贯”

领会“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这一二十大重要会议精神的前提下,应坚决执行党的各项决策和纪律,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和监督,确保党的核心价值观得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委对党员的约束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纪问题。坚持与重要岗位人员进行谈心谈话,宣传学习廉洁从业相关规定,把廉政建设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营造风清气正的支部环境。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造清洁廉政的工作环境,打造可靠放心的党建品牌。用“五力”凝聚党员思想,团结带领党员和群众,为实现党的使命和目标不断努力。

1.以“测评行”融合促贯彻“思想力”

思想力强的干部具有清正廉洁的思想境界,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面临利益冲突和诱惑时能够始终自律自省,坚守底线,始终保持高尚的品德操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优良传统。对此开展 “测”——知识测试检验学习成果;“评”——以数字化勾勒员工廉洁行为画像;“行”——定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召开“廉洁文化宣贯分析会”。通过员工行为和企业管理上的固化,让推动“廉洁文化”内化于心,形成融于思想、固于行动的内生动力。

2.以常态演练展示促贯彻“凝聚力”

凝聚力指的是组织成员在共同目标下的团结程度和凝聚力。二十大要求全党团结一心,凝聚力量,共同抵制腐败。邀请市局科室、兄弟部门参观、点评廉洁文化践行成果,以“廉洁文化情景剧”活动的形式进行展示,检验“廉洁文化”建设成果。根据实际工作遇到的情况,不断增加模拟场景,让员工在常态化的模拟演练中凝聚共识、在常态化外界点评和肯定中增强荣誉感和凝聚力。

3.以绩效工资奖励促贯彻“导向力”

导向力是指党的领导对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公司将员工每月廉政工作考核情况、廉洁文化测试结果等内容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工资,有效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廉洁文化要求融入员工工作标准、行文习惯,成为员工干事创业的共同遵循。

4.以家属参与监督促贯彻“辐射力”

辐射力体现在党组织对社会的影响力、党员干部的带动力以及党的事业对广大群众的感召力等方面。邀请员工家属参观工作流程,了解企业对员工违纪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和“一经发现严惩不贷”的工作惯例,并开展“家庭廉政寄语”、观看廉政微视频等活动,提高职工的廉洁意识,从保护家庭的角度,引导员工家属协助企业持续加强廉政监督,用亲情筑牢拒腐防线,不断提升文化“辐射力”。

5.以企业制度修订促贯彻“渗透力”

渗透力在反腐倡廉中体现为党的思想和制度贯彻到各个领域和层级,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始终坚守廉洁原则,反对特权思想和腐败行为,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在全面、深入、持久的过程中取得实效。党员干部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廉政意识,将廉洁文化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形成良好的廉政风气,在各个层面和环节发挥渗透作用,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三)融合提质,实现“文化力+”践行成效

廉洁建设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护城河”,廉洁文化更是“护城河”的桥墩石,支撑并保护员工社会不良风气腐蚀伤害、不受违法违纪行为处罚,进一步提升廉洁意识,强化廉洁行为。维护企业规范、高效、有序运行,提升发展质量。

1.实现“文化力+政治生态向好”新成效

自宣贯践行廉洁文化以来,企业全年未出现违法违纪问题,各项工作严格规范有序,有力推动政治生态总体向上向好态势,企业形象持续良好、群众满意度持续更好、队伍活力持续迸发、规范管理持续到位、正风反腐持续坚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发展的环境支撑和安全支撑,不断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发展环境。

2.实现“文化力+员工共同成长”新成效

员工在宣贯践行廉洁文化中,在企业的“廉政风”常吹、“预防针”常打、“警示钟”常敲中,进一步提升了参与廉政教育的积极性和廉政学习成效,并在岗位工作中有效践行廉洁文化,提高了对“微腐败”“围猎”等不良行为的鉴别能力,形成相互提醒监督、相互指导改进的新常态,他们从学习案例的“局外人”变成“局中人”,从廉政建设的“运动员”变成“教练员”,从廉洁文化的“宣传者”变成“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中谈到:“只要一日还存在允许腐败滋生的土壤,反腐败的战斗就永不结束。”廉洁文化是反腐败的基础和保障,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基层党组织在廉洁文化宣贯践行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实现“文化力+”企业廉洁氛围所面临的挑战与难点,提出了创新的“五共”机制,以实施“五力”管理为策略,深入理解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具有基层特色和品牌生态的廉洁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