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行业纵横总第3376期 >2023-12-02编印

山东东营:建设节水型城市 推进高质量发展
刊发日期:2023-12-02 阅读次数: 作者:朱青松

●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朱青松

东营市地处山东省北部,面积82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9万,2007年被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东营虽紧邻黄河、依靠渤海,但一直以来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8立方米,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严峻。近年来,东营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城市节水工作,努力蹚出一条高质量节水发展之路。

一、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城市节水工作基础

(一)健全节水管理法规制度。近年来,该市相继出台了《东营市城市供水条例》、《东营市节水控水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实现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的根本转变,以节约用水扩大城市发展空间,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二)抓好节水规划编制和实施。编制实施了《东营市全面建设生态城市五水统筹治理规划(2019-2035年)》、《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规划》、《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专项规划》、《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等多项规划,加强规划引领,突出生态理念,以水定城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三)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编制实施了《东营市中心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制定、施工图设计、项目施工及验收等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全市海绵城市累计建成面积62.7平方公里,其中2023年新增2.6平方公里。

二、抓好关键环节,推动城市节水走深走实

(一)着力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全面落实总量控制、定量供应、分类计价、超量加价的供水机制,按时下达计划用水指标,合理控制各用户的用水量,促使用户采取节水措施,做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制定印发非居民和特种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相关通知,为实施非居民和特种行业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提供制度保障。

(二)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印发《关于继续执行城市供水价格的通知》,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价格,对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价格,以及水资源税和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进行了明确。

(三)全面推进节水设施建设。实施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在施工图审查等环节对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实现了管理关口前移。加大对用水器具市场的检查力度,严禁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非节水型器具。对全市重点用水公共机构用水器具开展抽查,节水型器具安装使用率达到100%。

(四)深入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活动。高度重视省级节水型载体创建工作,坚持将其作为推进城市节水的重要抓手,每年年初印发创建通知,明确工作目标、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工作程序,要求各县区、市属开发区及相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广泛宣传发动,高质高效完成创建工作。

三、依托科技创新,促进城市节水精细管理

(一)大力实施供水漏损控制。一是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对东城范围内的管网统一测绘,形成供水管网一张图,对供水设备实时在线监测,实现供水管网的可视化智慧化管理,供水抢修实现接单、派单、回复无缝衔接,提高了抢修效率,增量漏损大幅下降。二是逐步实施分区计量,精准查找漏点。完成了供水分区计量的主框架,每个分区可独立核算漏损率。通过设备实时在线监测即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锁定漏水区域,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研判可迅速发现增量漏点,及时止损修复。

(二)积极推广应用节水型绿化模式。一是在绿地规划设计时,合理配置城市绿化物种,种植耐旱、节水、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二是建设智慧园林系统,在全市较大绿地公园安装了120套土壤pH值和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信息,对园林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长季节的需水量进行研究分析,按需浇灌。三是大力建设节水灌溉设施,推广使用喷灌、微喷、滴灌技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节水灌溉工程配置模式。同时,注重雨水的利用,设计建设了相应雨水滞留设施,提高了雨水利用率。

四、加强节水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

(一)突出重点时期。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关键节点为契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同时,在市级各主要新闻媒体,定期对城市节约用水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不断创新节水宣传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积极宣传城市节水的新方法、新经验、新措施。

(二)突出重点对象。扎实开展节水宣传进公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五进”活动,通过开展节水知识政策宣讲、节水用具推广、节水宣传品发放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节水意识,大力营造爱水、护水、惜水、节水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