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基层治理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关键所在。要切实下足基层治理“绣花”功夫,认真打磨“绣花针”,找准“落针点”,用好“穿针法”,绣出一幅和谐善治、幸福宜居的和美画卷。
统筹谋划,打磨基层组织的“绣花针”。“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一幅佳作离不开一根尖锐的“绣花针”,对标基层治理,党的基层组织就是现实意义中的“绣花针”,是推动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细的关键。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夯实基础、巩固根本,广泛凝聚共识、增强合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打磨成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如指使针”,确保党中央有号召、基层必有响应,党中央有部署、基层必有行动,能够突破一切阻挡,克服一切困难,推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有力、一贯到底。
锚定目标,找准服务群众的“落针点”。“治国有常,利为民本”。对群众而言,基层的有效治理体现在一盏灯照亮回家的路、一场调解化解身边的矛盾、一次医疗服务保障身体健康。每一处设施的完善、服务的改进,都关系着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提升”,而这一切都有赖于精细服务。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深入基层、扎根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带着“芳草香”、带着“烟火气”,以群众需求为“落针点”,主动靠前服务,着力提升质效,以群众满意为检验工作的试金石。
深耕细作,用好灵活善治的“穿针法”。要坚持不懈织密基层治理“网格”,着力化整为零推进区域化管理,健全治理体系,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真正实现责任落实到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以治理的效度提升为民服务的温度。要大胆开拓思路、开阔视野、开放治理,善于“穿针引线”,坚持以党建为中心,广泛汇聚各方面资源,着力找到最大“公倍数”,绘出最大“同心圆”,不断完善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联动机制,形成优势互补、专群结合、融合发力的多元共治大格局,用细密整齐的针脚绣出和和睦睦、美美与共的幸福画卷。
(陶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