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395期 >2024-02-07编印

惠及沿途3200万人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正式通水
刊发日期:2024-02-07 阅读次数: 作者:编辑部综合

1月30日上午,作为广东省已建成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活动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高新沙水库泵站举行。11时22分,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宣布: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取自佛山顺德鲤鱼洲的西江水从地下管渠奔涌而来,源源不断注入高新沙水库。与此同时,位于深圳的罗田进库闸、公明水库同步通水,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全线通水。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出席活动并致辞。

据悉,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是广东省“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长距离有压调水工程。输水线路西起西江干流顺德鲤鱼洲,穿越狮子洋,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长113.2公里,总投资约354亿元,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其中,广州5.31亿立方米、东莞3.3亿立方米、深圳8.47亿立方米。

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需求日益旺盛。珠三角东部以43%水资源支撑68%的常住人口和74%的经济总量,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逼近40%的警戒线,而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1.3%。谋划引西江之水解东江之困,是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城市群缺水难题的最佳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珠三角地区河网密布、建筑密集、路网交错,地下断层纷繁、地质多变,对工程建设考验强、要求高,建设团队创新开展科研攻关、原型试验,攻克了多项难题。该工程将输水管道布设在地下40—60米处,共穿越4处高铁、8处地铁、12处高速公路、16处江河湖海,沿途建设37座超深垂直工作井,永久征地仅为2600亩,与传统明渠输水方式相比较,节约了近2万亩土地,为大湾区未来发展预留宝贵土地及浅层地下空间。

该工程的正式通水,标志着广东实现“西水东济”,将改变广州市南沙区及深圳市、东莞市单一供水格局,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超3200万人受益,还可逐步退还东江流域生态用水,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该工程的通水运行将极大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提供重要支撑。

1-珠三角2.jpg

①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走向图

1-珠三角1.jpg

②位于西江干流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鲤鱼洲泵站

1-珠三角3.jpg

③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唯一新建的调蓄水库——高新沙水库

(本报综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