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399期 >2024-02-21编印

古迹有声
刊发日期:2024-02-21 阅读次数: 作者:吴炜琪

●黄石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吴炜琪

古老建筑的魅力在于可以静心明智顿悟怡情,穿行其间倾听古迹有声,一如一场有缘的相遇,一个不经意的奔赴,在某个冬日的清晨我遇见了黄鹤楼,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楼。开启沉浸式的浏览,沉浸式的听故事,沉浸式的时空穿越,楼外风萧水寒,楼内历史的足音和画卷袅袅绕绕于内心。

沿着一条黄鹤楼公园的林荫道,友人忆起了小时候来黄鹤楼游玩的情景,岁月悠悠,时光荏苒,说起黄鹤楼,耳边有诗词可吟诵,有画卷可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一座与诗词歌赋有着深厚情缘的古建筑,满楼皆文采、满目皆画卷,然而在三国时期兵家也曾赋予它重要的军事意义,最早的一座军事瞭望楼,盛唐的黄鹤楼成为了一座诗楼、景观楼,多少文人墨客留诗于此,多少情谊志向随那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谓是千古名楼,一楼览天下,一楼寄情思,唐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赋予了它独特的灵性神韵与风采。我们步行一路,随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气宇轩昂的古楼前,顿足、抬头、仰望,整座楼看的见的是鲁班级工艺的登峰造极,翘壁飞檐造型精湛,几只栩栩如生的仙鹤雕塑优美的立于楼前,大红灯笼高高挂,喜庆而吉祥,楼宇顶端“黄鹤楼”与“楚天极目”几个大字前后呼应熠熠生辉。走进楼宇拾级而上,足音阵阵,人影幢幢,虽说楼内早已没有了当年歌舞升平、抚琴奏乐的盛世美颜,没有了李白崔颢千万诗人墨客在楼宇间赋诗作画的激情飞扬,但有千古诗画为证,李白、苏轼、岳飞的诗词赫然于壁前,每一桢都有故事和深厚的寓意,千百年来朗朗上口妇孺皆知。曾几何时,李白与高适在黄鹤楼前抚琴、饮酒醉的画面在长安三万里的电影中生动再现,直抵人心,长江之水天际来,一楼临江而立于烟波浩渺中如仙境般存在的唯美画面在脑海闪现,古迹有声,有声处便是那些悬挂在黄鹤楼石壁上的传记与画卷——旷世珍品,《黄鹤楼记》《黄鹤楼历史概述》,《江天浩瀚》壁画,诸如此类的艺术珍品大气傍博,有气吞山河之势,我们细细观赏,品读着历史,一鼓作气登上最高层,放眼四顾极目楚天舒,高楼林立的城市街景,雄伟的长江大桥、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雄壮辽阔尽收眼底。古迹有声,在萧萧的风声里我在倾听它的心跳,它在追古抚今吟唱着眼前的大好河山。一座古楼的成长修建史浓缩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屡毁屡建,不绝于世,随着时光的流逝它渐渐成了一座城市的地标和精神守望,它伫立江边百年千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古迹有声,声声吟,声声慢,每一座古迹都如时光的老者,身怀智慧的故事从历史的尘烟中走来,闪耀着亘古智慧的光芒,走近这些古迹身心焕然一新。然而一座城市的古迹瑰宝何止一处,古迹的名气有大有小,有的享誉全国,有的或许只专属一座城特有,与黄鹤楼一江之隔也长存着一座500年的建筑,享誉一座城,靠近它心静之感油然而生,俗事皆可放下,看那一株金黄的银杏树面古墙而立,虽未成林在古老的建筑里也是一枝独秀般的灿烂存在,让古迹在冬日灰朦的天色里也迸发出生机,属于一座城的百年建筑,时光沉淀的痕迹同样抹之不去,义务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介绍着古迹的前世今生,在这里也深藏着位列全国第二的历史古迹——500罗汉堂的壮观,饱满丰润的表情与仪态出自本土匠人之手,精湛的工艺让游客啧啧称奇,这里贮藏最多的是古老的书法字画,寓意深刻的对联,几百年不倒的神奇泥塑雕像,先人的智慧都藏在一字一画看似平淡的笔墨里,只有经高人指点,一解说,众生便了然顿悟了许多处世的智慧,古迹有声它有自己独特的诉说方式,有缘人可共鸣。

走出古老的建筑,站在城市古迹的中央广场,天空忽然飘起了点点雪花,那么轻盈、柔软,未落地就融化了,第一场雪无声的飘落在了眼前古老的红墙灰瓦上,那么静谧安详,四周人间烟火绵延不绝,看似扰了这一座座清静之地,但细想一下一座城的历史和成长或许就从这里开始向外延展的,古老的建筑岿然不动的见证着城市的成长和风雨,像城市之母般护佑着芸芸众生,历史的存在与繁华的现代彼此映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传承也是接续,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也是那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