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399期 >2024-02-21编印

闲聊洋泾浜
刊发日期:2024-02-21 阅读次数: 作者:张 群

●上海城投水务吴淞水厂  张 群

洋泾浜是指带有其它语言特色的语言,洋泾浜英语,因旧上海一处靠近租界的地名“洋泾浜”而得名。上海租界设立后,各地的买办商人纷纷涌入租界,用粗通的英语充当中间人,于是洋泾浜附近出现了一种语法不准,带有中国地方口音的英语,称之为“洋泾浜英语”。

因为杨树浦水厂成立时间较早,又是由英国商人投资建设的,当时厂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是英国人。平日里水厂运行需要做大量的检修工作,这些工作主要由当时叫做“铜匠间”、“电灯间”的师傅完成,在与外国技术管理人员交往沟通中逐渐形成水厂的“洋泾浜英语”,譬如,凡尔valve(柱塞阀)、考克cock(旋塞阀)、革兰gland(管件)、尤宁union(接头)、考贝林coupling(联轴器)、法兰flange(管件)、步司push(按钮)、林克link(闸刀),等等。这些洋泾浜词的形成,对自来水产业工人的形成到壮大,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有些词还一直沿用至今,但大多数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人们逐渐淡忘。

随着近期《繁花》沪语版的热播,里面出现了大量的洋泾浜英语,小开kite、大班的班字banker、腔势chance、肮三on sale、噱头shit,好多,这些洋泾浜英语又把我们带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令人回忆起那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不禁感慨万千。

最近正在准备本土文学200期的庆典活动,《本土文学》这一绽放在吴淞土壤的文学之花,土生土长的艺术蓓蕾,凝聚了一代代吴淞人的心血。相比较市场上闻名遐迩的规范严谨的专业刊物,诞生于吴淞的《本土》,真实而质朴,用生活化的文字语言,碎片化的记录方式,撰写出一篇篇人生百味。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洋泾浜”?其实,洋泾浜的英语也好,洋泾浜的刊物也罢,这走过的28个年头,就是它极具生命力的象征,它是我们职工自己的所思所想、是能寄托我们情感的载物、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创作平台。

历史上的洋泾浜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媒介,承载了当时西方文明带给中国的启迪和冲击。今日的本土,是文学艺术展示的平台,洋溢着创作者们的热情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