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伟 肖必胜
兔年大年三十,即新历2月9号,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侨立水务管网部经理龙远东还是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他要随时关注城区供水管网运行状态,哪里出现问题,将会影响群众节日供水,一刻也马虎不得。
就在龙远东一切准备就绪,进入工作状态后,他抬眼看了看大厅的“永川侨立供水管网大数据管控平台”,突然发现老城中山大道中段至东段供水异常,与近2天对比出水总流量增加了500吨/小时,高的地方供水管网压力大,低的地方供水管网压力反而较小。他的第一反应是:供水管网出现故障。当时为上午9时30分许。紧接着,龙远东便接到群众打进的供水故障保修热线:“侨立水务吗?我们这里停水了,大过节的这可怎么办?”接到电话,龙远东一边安抚群众,一边告知,“不要慌,我们马上安排检修人员前往检查。”
▲侨立水务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管网状态
挂断电话,龙远东迅疾安排4个小组8名检修人员巡检供水管网,发现雄丰家园和安居工程等小区供水异常,再经仔细检查,在半个小时内边发现位于安居工程的DN200管道有200米发生断裂。检修人员经定位后,关闭了漏水支线,恢复周边其他区域供水,并安排供水车2台,搭建了临时供水点,以保证居民节日生活用水。侨立水务节假日不休,检修故障,群众关心的供水难题得到保障。
经过检修人员加班加点的奋战,终于在下午2时30分许,完成了安居工程小区断裂管网的维修,恢复供水。龙远东说,从发现故障到故障排除,耗时5个小时,如果没有强大的智慧大脑(智慧水务系统),别说是完成维修任务,就是查出问题,在5个小时内都很难做到,而智慧水务的建立,大大缩短了城市供水管网故障的排查和维修。
此次事件只是永川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切实提升城市供水能力的一个缩影。
未雨绸缪,建智慧水务
如何提升城市供水能力,提高城市供水管网故障排查维修效率?永川区城市管理局一直在探索。该局未雨绸缪,于2015年就开始着手建立智慧水务平台,并依托永川大数据产业园技术优势和永川西部职教基地人才优势,不断迭代升级智慧水务,使城市供水能力得到空前提升。
永川城市建成区面积80余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80余万人,人口密度大,城市供水点多面广,单单依靠人工手段实现供水能力提升已不太可能。
面对这一压力,永川于2015年就开始着手建设供水管网GIS系统,即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永川对供水资产的诠释,对供水工程的设计也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同时极大提升了永川侨立水务管网部管网抢修的精准度,做到了小范围快速止水。GIS系统还连入手机终端,接入到区城市管理局智慧网络平台,极大方便了供水故障报修与抢险。
2017年,永川又在已建GIS系统基础上实施供水管网网格化管理,将城区划分为1000个网格。有了网格化管理,可快速高效地对事件进行查询、筛选、统计。这样的好处是,以网格为基础,对外部可按网格单元进行分析判断,对老旧小区管网改造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对内部来说,可以按照网格单元进行年度、季度统计分析,哪些事件是发生频次较高的,从而可精准找到解决办法,还可对水质进行有效监测。
2022年,永川智慧水务升级到第三代,即把所有子系统串联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形成1+1大于2的集成效应。该系统将所有数据汇集起来,形成新的数据,接入厂站信息,对于高频回传的实时数据,能够及时分析管网运行态势。为精准掌握城市供水管网压力情况,永川以平方公里为单位,在城区建立75个压力监测系统。将每个供水单元绑定到网格,以便于统计每个网格用水量、供水总量,用水量数据清晰明了,便可精确测算漏水率。该系统的建立,大大降低了永川城市供水的漏水率,始终控制在10%以内。
依托智慧水务,提高管网病患治理能力
“建设智慧水务智能化应用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提高了供水管网病患治理能力,提升了供水效能。”在谈到智慧水务的好处时,龙远东说。
这是怎样实现的呢?龙远东介绍道,第一步是打开天眼查病因。近几年,永川在GIS系统的基础上,注重应用功能建设,对多个系统进行整合,扩展出城市管网压力监测系统、网格管理、网格与外业工单相结合、网格与营收系统用户数据相结合、厂站数据和分区计量系统有机结合,再对各类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数据,可更好地感知管网状态,以辅助决策。
▲永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指挥中心
在管网管理信息化的加持下,永川供水管理和管网维修也迈向了精细化。利用网格提取用户信息实现各类短信的精准和快速发送;利用网格统计区域用水量判断管网配置是否合理;利用分区计量系统辅助测漏工作;利用管网压力管理系统实现厂站调度和爆管分析。因此,信息化的建设成果成为管网运维的有力助手。
当遇到管网维修、设施更换的棘手问题时,面对较大的停水范围,需要多个阀门共同启闭才能完成任务。侨立水务在被停水区域,适合的管网位置,如在市政消火栓上,搭建临时压力实时在线监测点,随时对数据进行查看,分析管网压力下降速度,能够间接判断阀门启闭度,再结合高程,能为抢修或改造工程提供一个可靠的开工环境和开始点,并有效降低施工风险。
在更换大口径阀门时,利用道路上的市政雨污水管道合理增设泄水阀,能快速泄压和进行排水施工,合理的泄水阀分布,对管网的冲洗也能够更彻底。利用这些方法,从2021年至今,侨立水务更换了DN300及以上重要的节点阀门,共计75座,有效推进了其它支线阀门的替换,为抢修工作中的快速止水,小范围止水创造了有利条件,让局部管网的结构变得更加清晰。
依托智慧水务,提升市民用水满意度
永川区城市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提升人民群众用水满意度作为工作目标,依托智慧水务平台,切实做到惠民有感。
永川区利用智慧水务平台,把用户落到网格上,确保在统计用水量、计算区域管网配置正确率达到98%以上。当发生应急爆管时,可利用智慧水务平台在网格绑定的用户,迅速提取用户信息,及时告知所发生的事故,事故抢修需要多长时间,大大提高了应急爆管抢险效率,切实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智慧监测平台可实施分区计量、事件管理、压力监测,将网格信息和用户信息关联起来。去年大年三十发生的管网故障,当时影响用户多达2万余人,但是有了智慧监测平台的精准分析监控,停水用户控制在700户内,且在半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事件发生管网的精准判断,而整个抢修过程不超过5个小时。
供水计量漏损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管网分区计量管理(DMA)。整个供水区域建立了三个一级分区。以居民小区或管网结构细分出三级分区,已建立68个三级分区,分区内实现了压力、流量、夜间最小流量等重要实时监测数据共享,提升了管网水漏损控制能力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管网测绘,采集管网数据,数据处理后上传管网信息及附属设施信息(管线、阀门、消防栓等)至GIS系统数据库,建立工程竣工图纸与结算关联制度,定期进行新增管线的系统更新流程,在系统可查看给水管线及附属设施的口径、材质、建设日期等信息。除了基础的给水管网地理数据呈现外,在管网管理工作平台(指挥中心)还可进行抢修工单的登记、分发、办结。同时将整个供水区域划分成不同网格,将用户、管网、抢修工单落在相应网格,实现更加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侨立水务公司技术人员利用联网仪器在夜间巡查供水管网。
下一步,永川区城市管理局将结合数字重庆建设的部署要求,继续加大智慧水务的优化升级,集成运用大数据技术成果,为切实提升城市供水能力,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建立更加稳定高效、易于管理的智慧水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