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上接第3421期4版)
我们要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深化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7-8页
现在,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尤为重要。我们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要增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既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着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深化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8-9页
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
提出改革举措当然要慎重,要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但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2-43页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2页
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9页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应该改而不具备条件的创造条件改,该快的一定要快、不能快的则循序渐进。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争取早日取得成效。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9-30页
改革将不可避免触及深层次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牵动既有利益格局变化。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重大改革举措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在越来越深的水中前行,遇到的阻力必然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可能越来越多。现阶段推进改革,必须识得水性、把握大局、稳中求进。实践告诉我们,有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偏差,要扭转回来很不容易。我们的政策举措出台之前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力求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行之久远,不能随便“翻烧饼”。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当然,稳妥审慎,不能耽误了必须推进的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32页
形成改革合力,最终要体现在各项改革举措协调共振上。政策不配套,实践当中必然疙疙瘩瘩,也就谈不上形成合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