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 袁 宵
一次性桶装水饮用完,将废弃的空瓶收集起来,积攒到一定数量可以换一桶新水。这几天,山东聊城水务集团伯阳供水公司开展的一次性空瓶回收奖励活动,收到不少市民的点赞和好评。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聊城水务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创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发展机遇,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重点打造绿色项目、拓展多产融合,将节能降碳的“含绿量”不断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含金量”,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践行“双碳”战略 数字赋能助力打造“低碳水务”
近年来,水务集团通过打造“水务大脑”平台,创新融入5G、数字孪生、区块链、互联网+等新技术,将智能化应用场景逐步延伸至全领域范围,并依托厂区内新能源应用和副产物能源转化等方式,逐步实现供水行业的“碳中和”目标。
智慧水务平台
水务集团积极践行“双碳”战略,根据国家电网公布的季度峰谷时段用电收费标准,结合季节特点制定针对性节能方案,打造“节能错峰智慧供水系统”,统筹调度区域内的所有泵房。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优化用量分配和利用率,起到了节能降碳的作用。集团还以供水主业为切入点,在被列为全市“十大民生工程”的老旧供水管道改造工程项目中,强化数字赋能,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首次采用“管道探测机器人”和“非开挖修复”技术,计划在未来3至5年改造20条道路的3.3万余米市政供水管道,全力夯实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
培育新质生产力 绿色产业筑牢节能降碳根基
水务集团瞄准绿色、智能、前沿化方向,通过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能源转型等措施,逐步构建起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体系。成立了聊城市唯一的国有生态环保产业及新能源产业投资建设运营平台——环保能源集团,形成了以环保科研技术服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能源开发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加快聊城市环保及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注入“绿色动能”。
水务集团积极响应全省“两清零、一提标”工作要求,自筹资金1.8亿元开展城区两个污水处理公司的污水提标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竣工,新工艺、设备投入使用,出水水质已由原先的地表水类四类水质标准提升至准四类水质标准。按照现有每天20万立方米处理能力计算,可大大减少总氮等污染物排放量。为提高城区再生水使用率,聊城水务集团正在筹建3座再生水厂、1处湿地,为聊城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北方地区再生水利用的新样板贡献力量。
2022年10月,水务集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团队合作,在城南供水公司成功落地尾水回收项目。该项目把诸多先进前沿技术应用到水厂项目中,标志着公司制水方式实现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的根本转变。
科研引领建设 服务聊城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服务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建设和“双碳”重大国家战略,水务集团主动跟踪政策动态,积极响应国家、省市要求,开展碳计量实验室、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因子库研究,主导研究课题1项,参与课题2项。
水务集团与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国家碳计量中心的政策资源、实验室资源、专家资源和企业资源,一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探索聊城低碳地方经济发展路径,建设、运营聊城市碳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高品质服务;另一方面,服务全市节能减排,充分发挥在环保技术咨询、环境检测、节能减排和空间遥感等方面优势,加强碳计量溯源能力、碳测量检测能力、碳科技创新能力和碳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的项目合作和科研攻关。
同时,水务集团积极搭建碳计量综合技术服务平台,申报“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示范和山东省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统筹开发建设聊城市碳普惠平台,统一全市碳普惠管理,抢跑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以科研引领发展,为聊城乃至全国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