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行业纵横总第3424期 >2024-05-18编印

福州市城市排水公司
全域治水:西湖清淤“有一套”
刊发日期:2024-05-18 阅读次数: 作者:黄兆骥 黄明杰

●黄兆骥  黄明杰  文∕图

西湖公园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八大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也是福州市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园林。宋代词人辛弃疾在1192年作的《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写道,“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形容当时延伸到卧龙山下的西湖像天上银河的水,晶莹见底,可照出人的影子。

西湖公园面积42.5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2.21公顷,水面面积30.3公顷,水深平均2米,生态补水从闽江经铜盘河和屏西河进入西湖、左海,但闽江调水进入西湖后,因水域面积突然增大,流速显著降低,西湖、左海成为了天然沉淀区,导致出现污泥大量淤积。淤泥是河湖的大敌,大量的淤泥堆积不仅会影响到水深,厌氧底泥产生的沼气呈气泡持续上升,还会造成水体黑臭。下雨后,湖底的部分淤泥发酵后,还会上浮到湖面,形成许多浮动的黑块。

2023年底,受到淤泥堆积影响,西湖位于左海公园的君悦别墅与湖边公园的悦华酒店中间区域出现浮泥。为更好维护水生态环境,实现“水清”的景观要求,福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对上述沉淀区开展了清淤工作,清淤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清淤行动遵循“环保、清洁、清净”原则,采用环保绞吸、泵管输送、脱水固化、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方式,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清淤工作顺利完成,总清淤量约5000立方米。

环保绞吸  泵管输送

传统的清淤多采用干塘清淤的方式,将围堰范围内的河泊积水排干后再进行清淤施工,优点是清淤彻底,易于控制清淤深度,污泥浓度高,运输成本低,因而工程成本相对较低。但其工序多、工期长,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破坏栖息地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不适合不宜断流的河道施工。

“由于西湖游客流量较大,本次施工采用更为环保的绞吸式清淤法,即在河道上铺设吸水管,在带水环境下将河底污泥经吸泥管输送到污泥处理设备,和此前抽干湖水清淤相比,带水清淤方式不仅实施难度小、实施进度较快,能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还能够保证西湖美景依旧,不会影响公园正常运营。”项目负责人黄明杰介绍说。

脱水固化

环保清淤的淤泥一般含水率高、固结程度差,且淤泥含有较高的营养盐和重金属等,这些物质被雨水冲刷后容易浸出,将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对清淤后产生的淤泥进行合理的处置。为此,排水公司还在岸上租用一块地作为污泥的二次沉淀、压榨处理的场所。

2023年底,清淤设备安装到位并开始投入运行。项目利用物理脱水法,依靠脱水设备,将湖中抽出的淤泥中的水分去除,使其含水率降低,变成一块块厚重的土块,有效解决传统清淤方式对水质及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运输过程中也能更好地避免滴洒漏,最大程度降低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同时,固化后的淤泥使用渣土车运至资源公司,进行集中回收,可作为建筑材料或作为绿化用土,变废为宝。

2-1福州1.jpg

2-1福州2.jpg

2-1福州3.jpg

清淤完成  水质恢复

1月20日,清淤作业完成,经过清淤,西湖水体透明度改善明显,湖面不再出现黑色的浮泥,恢复了往日的“妆容”。

本次西湖清淤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需求,在改善水质、提高湖泊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增加了所能容纳的河水量,对防洪排涝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业过程中即减少了对周边市民的干扰,也不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同时可以实现资源再利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