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432期 >2024-06-15编印

再生水“养”出一个生态湿地
南京这个污水处理厂不简单
刊发日期:2024-06-15 阅读次数: 作者: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本报讯  身姿优美的锦鲤在清澈的水里游弋,粉色的睡莲徐徐绽放,娇艳的美人蕉亭亭玉立……这是一处“藏身”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里的生态湿地,鱼池里的水和日常绿化用水来自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

这处生态湿地的全名是生态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是江苏金陵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合作打造的示范项目,旨在探索再生水在城市湿地应用的可能性。

污水处理厂为何能“养”出湿地?

这处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的湿地,日设计处理水量达1200立方米,水力停留时间为22.6小时。湿地打造了浅池单元、双向横流过滤单元、折流式潜流湿地单元、水平潜流湿地单元、表流湿地单元等。

1-南京1.jpg

湿地一角的LED大屏上,显示着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的实时数据:进水水质总氮8.87mg/L、氨氮0.81mg/L,出水水质总氮5.98mg/L、氨氮0.09mg/L,说明经过湿地的净化,水质有了好转。湿地工程的原理就是利用不同功能单元对污染物的削减能力,进一步脱氮除磷,从而达到资源回用的目标。

放眼望去,湿地里除了睡莲、水生美人蕉,还有菖蒲、芦苇、再生草。这里植物可不是随便就能“上岗”的,金陵环境公司经过了多次试验,考察不同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最终选择了这些去污能力强的植物。这一小型湿地,为以后污水处理厂建立大型湿地提供了参考和技术支撑。

再生水浇灌绿化,巧变生态补水

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再生水除了供湿地用水,还能供江心洲上的绿化、道路保洁以及河道生态补水等。

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日设计处理污水能力达67万立方米,再生水日供应能力3万立方米,日均补水量1.12万立方米。此前多年,达到排放标准的再生水除了一部分用于厂内冲洗、绿化浇灌、湿地补水,其他全部排入长江。为填补多年厂外中水回用的空白,该厂2021年主动与江心洲洲岛现代服务公司接洽并达成协议,为其有偿提供再生水用于道路清扫、绿化灌溉等。

为此,厂内中水环网接出两根口径150毫米的支管置于环岛西路,并加装电磁流量计、防盗水栓、警示牌等设施。2022年4月13日起,江心洲全岛环卫保洁车辆便全部转至该取水点接水,而此前多年,道路洒水和清洗用的都是自来水。

1-南京2.jpg

目前,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再生水的水质越来越好,出厂再生水的部分指标已经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但受再生水出路等条件限制,仅利用了极小一部分,若能进一步拓展利用渠道,将大大提高再生水的回用效率。

让河湖恢复生机,重现水清岸绿

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北十里长沟东支,曾被附近居民戏称为“五彩河”,一度污染严重。南京水务集团在铁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均建设了再生水回用泵房,又敷设了直径800毫米的管道,实现了再生水对河道水源的补给,再生水日供应能力8万立方米,日均补水量4万立方米。

源于南京市江宁区谷里柏村、流经雨花台区板桥街道的工农河全长5.14公里,因城市发展、道路切割等造成水源不足、生态基流较小,在非汛期时段面临没有水源补给的尴尬。怎么办?在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一座再生水增压泵站,并敷设4.7公里的管道后,难题解决。

目前,城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日供应能力5万立方米,日均为工农河生态补水1.9万立方米。城东三期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日供应能力目前已达15万立方米,除了为麒麟科技创新园(生态科技城)地区及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河道进行补水,也是两个地区绿化灌溉、浇洒道路的重要水源。同样,江北新区的秃尾巴河、吨粮河等多条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新区湿地公园也用上了再生水,桥北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目前为这些河道和湿地日补水量达13.9万立方米。

目前,江心洲、桥北、铁北、城东三期、城南、仙林、城北等七大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日供应能力已达59.5万立方米,每天为河道的水源补给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河湖恢复生机,重现水清岸绿的美景。

1-南京3.jpg

再生水的生产和利用在城市人工水循环系统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缓解水资源不足和控制水环境污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南京治水工程的不断推进及再生水利用管网的延伸,将有更多河道“喝”上再生水。

(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