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柯桥环境建设公司 秦方舟
说到苏轼,我想很多人一定读过他的诗词,但不一定感受过他那艰辛的过往;很多人知道他的事迹,却不一定走过他那漫长的旅途;很多人研究他的思想,却不一定学会了他那旷达的胸襟,无论是长江边上的文赤壁,还是杭州西湖的苏堤,抑或海南岛上的五公祠,在那个交通闭塞的年代,苏东坡一直在路上。时光匆匆而去,他的身影总能够给人带来一些安慰。
所谓学而优则仕,年少便富有才名的苏东坡,自然也想在朝堂之上大展抱负。但天不遂人愿,苏东坡刚刚步入政坛不久,就碰上北宋历史上的大事件——王安石变法。年轻的苏东坡显然不是个成熟的政客,却是一个耿直的文人。他因诗文名动京城,却也因诗文反对变法险些丢了性命,最后不得不离开了这个他曾经向往的政治核心,开启了他漂泊的一生。
被贬黄州的四年里,要说苏东坡完全没有怨怼之情自然是不现实的,然而,这反而激发他心中更广阔的情绪与更丰富的才华,就此他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旷世名作。“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是啊,与天地相比,他的困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后来,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雅号便由此而起了。
虽然生活困苦,苏东坡却始终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华。黄州之后,苏东坡又先后辗转多地,一条千山万水的长路,走出了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文辞巨著。这条路,苏东坡可以说是越走越淡然,越走越旷达。等到杭州的时候,苏东坡已经是第二次被贬出京。在杭州,苏东坡自然不会像在黄州那样抑郁,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更多的事情。他一边写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世名句,另一边他又动员百姓兴修水利,修筑苏堤,造福后人,成就了今天享誉中外的杭州西湖。
等苏东坡到海南儋州的时候已经62岁了,再也没有比这天南海北更远的地方了,北宋的江山,苏东坡已经用自己的一双脚丈量过了。人上了年纪,是会抑郁伤感的,苏东坡却不作这样的凄苦哀怨,反倒越活越精神了。“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在儋州,苏东坡与当地居民一起搞建设,儋州至今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对他的缅怀之情。
初读不识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从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传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东坡一生快乐、平和的力量。他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凄凉;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清高卓绝;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超然洒脱;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此书给我最大的感悟是,当一切得以升华之后,视野得以开阔,人的心灵便得以安宁,这便是最好的归宿。此刻,我仿佛看到苏东坡举着酒杯漫步在月光下,拿着锄头快乐地耕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