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441期 >2024-07-17编印

党的二十大赋能强基 推动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刊发日期:2024-07-17 阅读次数: 作者:张海峰

●重庆长江水务  张海峰

今年全国两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积极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讲话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更好的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做好“质”“量”统一的大文章。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只有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作为水务公益行业,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把社会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迈入党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首先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水问题,提升四个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统筹解决好新老水问题,推动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重庆长江水务集团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完善城市供水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水动力”,重点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达到三大核心目标。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水质优。一是持续推进城区供水管网升级改造,促进基础设施更新换代,提高输水载体品质;二是建设一批优质户表工程及给水管道工程,注重工程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检验评测,保证质量达标、安全可靠。第二,强化管网运维管理,保障水量足。加强城市供水优化调度,合理分配和控制水资源的使用,保证城市供水原水需求。那就要求我们熟悉区域管网及配套设施、管网运行技术参数,运用科技手段实时掌握管网运行状态,同时加大控漏测漏技术手段,提高捡漏能力和水平,并建立区域供水应急调度方案,以备在关键时刻来得及、用的上、成效好。第三,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达到服务好。一是精细化市政设施设备管理,深入持续推行“管长制”,探索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常态化巡检巡查效果,特别是要有实效、要起作用、要落到实处;二是提高抢险维修及时率,坚持小修不过夜、大修连着干的原则,提高应急抢险队伍过硬的维修技术,拥有并掌握实际动手能力和现场处突能力。

重庆长江水务集团正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一张网”的供水体系,不断推进城乡供水“同质、同网、同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力推水务高质量发展,为城市营商环境打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水务篇章一步步变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