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城市管理局 滕 渠
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和重庆市东南部中心,是国家定位的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和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面积2402平方公里。近年来,黔江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按照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城市节水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重庆市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城市节水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定责问效,提升节水队伍“战斗力”。一是加大统筹力度。成立了由区政府副区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城市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调度机制,每天反馈工作动态、每周梳理工作进度、每月复盘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督查监管,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工作格局。二是组织精干力量。精心挑选城管、水利、经信、生态环保等部门熟悉城市节水工作的专业人员骨干与供水企业专业技术团队,共同组建专班,深度融合管理职能优势和技术资源优势,紧密协作配合,同步策划对接,科学精准编制节水工作进度计划。三是压实各方责任。不断细化完善工作方案,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限,短期工作定时限、长期任务分时段,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环节序时作业、有效衔接。
(二)坚持抓长抓常,用好制度建设“助推器”。一是落实制度保障。制定《黔江区创建重庆市节水型城市工作方案》,出台《黔江区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黔江区城市节水统计制度》《黔江区节约用水奖惩制度》等文件,指导、促进全区城市节水工作。二是突出规划引领。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原则,编制《黔江区城市节水专项规划》等文件,明确生活及工业节水、非常规水利用、水生态与环境利用等目标任务,高效推动节水工作。三是坚持台账管理。分管副区长亲自调度,部门领导具体推进,专班人员全程参与,对排查发现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销号,逐一落实整改,逐一现场验收,做到问题“发现一个、整改一个、销号一个”。
(三)坚持思想引领,画出全民参与“同心圆”。一是落实《条例》宣贯。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置宣传咨询台和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向市民普及《节约用水条例》,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为重点,全力推动各行各业节水。二是抓好关键时机。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和“3·19”城市管理主题周等时机,精心制定宣传活动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活动,促进节水观念深入人心。三是拓宽宣传渠道。走进小区、学校、机关单位等,推广节水器具,发放节水宣传册,普及节水妙招常识,在人流密集处播放节水宣传视频,用微信公众号推广节水倡议书,不断增强市民惜水护水爱水意识,营造全民节水良好氛围。
二、亮点措施及成效
(一)以靠前服务推动定额管理。印发《黔江区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将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非居民用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公布重点监控名录,通过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明确用水和节水指标,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会同供水企业主动靠前服务,对水量波动异常的重点用水户,现场查看用水台账、生产统计档案、节水用水制度文件等资料,实地检查用水计量设施和节水器具安装、使用情况,指导用水户合理高效用水。近年来,黔江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计划用水户无超定额用水情况。
(二)以载体创建形成示范效应。区分小区、企业、单位,“一对一”专题研究,全面部署创建任务、规范创建程序、明确创建时限、分享创建经验,确保节水载体创建工作全速推进。2023年,新增节水型载体17个,累计创建节水型载体161个。三磊玻纤被确定为重庆市级节水型企业,获市级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称号;旅游职业学院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获重庆市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称号。节水载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以思路创新挖掘节水潜力。想方设法推动企业、单位扛起节水责任,将节水工作与党建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上墙,时刻提醒职工将节约用水融入到业务工作全过程。在小区内部开展节水评选,将采用蓄集雨水使用、循环用水等节水措施的住户评选为节水示范户,在住户门口挂牌表彰,并在小区内宣传推广,激发居民节水潜力,形成良好风尚。
(四)以过硬措施提高节水效益。聚焦重点领域节水,大力开展水平衡测试,挖掘用水单位节水潜力。指导工业企业积极推广高效冷却、污水处理回用和水重复利用等节水技术,淘汰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切实提高企业节水工作水平。三磊玻纤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5%,重庆正阳新材料有限公司水泥熟料单位产品取水量为0.143立方米/吨,远低于0.225立方米/吨的先进值。积极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老旧供水管道改造20余公里,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到9%以下。
(五)以渠道拓展缓解水源压力。以开源为重点,深入探索非常规水源利用,在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医院、磐石小区等地推广实施雨水、山水收集使用,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在小区、公园绿地、广场等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渗透、收集、净化、利用系统。强化再生水资源利用,污水处理厂中水实现资源化利用,工业企业重复用水量逐年增加。2023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共计648万立方米,年增长率达16.5%。
三、经验启示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做好节水工作的“定盘星”。市城管局多次指导、提出建议,分管副区长多次专题研究、靠前指挥,为开展节水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区级各部门、各单位深刻领会开展城市节水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做好节水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区决策部署上来,深化共识、凝聚合力,坚持履职尽责与担当作为相统一,坚持系统部署与精细落实相统一,推动城市节水工作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二)政企合作、密切联动是做好节水工作的“动力源”。在市、区统一部署下,全区各级各部门始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一体化”理念,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压紧压实单位、企业、居民“三方责任”,主动靠前服务,科学调配力量,部门牵头抓总、企业具体落实、居民全力配合,针对城市节水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点对点整改,实打实推进。事实充分证明,只要心往一块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处使,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就能把大事办实、实事办好、难事办成。
(三)跟踪问效、督导落实是做好节水工作的“压舱石”。在节水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非常规水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出现的短板弱项,逐一调查摸底、认真研判分析,从问题查找到问题整改,从开会调度到现场验收,从目标计划到督查考核,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项项抓实、件件抓牢。全方位跟踪对接、全过程监督管理、全链条把关验收,把抓落实延伸到城市节水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为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