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柯桥环境建设公司 夏文佳
回想第一次读铁生老师的《我与地坛》,还是在学生时代,彼时对文字理解尚且停留在肤浅的感受阶段。他在书中说“二十一岁末尾,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孤独。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铁生老师永远只能坐在轮椅上,这几乎摧毁了他的整个下半生。起初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习惯性地去逃避。他总是一个人悄悄地滚着轮椅来到地坛公园,这座沉默的、苍老的地坛,却成了独属于他的世界。他还写道:“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我感受到他所描述的画面,一帧一帧浮现在我脑海里。荒芜冷落的地坛罕有人迹,却带有穿越了百年历史的孤寂。像诗一样的散文,像画一样的散文。除此之外,我云里雾里,未能领会更多,于是草草收场,算是又完成打卡了一本选修读物。
此去经年,借这次读书活动,我再次拿起了《我与地坛》,竟然有了不一样的领悟。也许读书真的具有滞后性,就同余华老师在《我在岛屿读书》中说到“35岁才真正‘遇见’鲁迅”,我在35岁才真正“遇见”史铁生。
我听到他的痛苦和挣扎,就像他反复劝自己“再试着活一活看”。我听见他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我看见他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坐着,可我感受到他的内心在燃烧着。
在青春韶华中失去了双腿的他,在生命低谷的艰难岁月中,勇敢地突围、坚韧地前行。夕阳映照下的地坛,残垣断壁更显历史沧桑,他在地坛中思考时间永恒,感受岁月无情流逝。亘古的天地和凝重的历史衬托出他的微不足道,让曾经焦躁不安的铁生老师获得了平和、宁静。地坛给予了他重生,拯救了他,让他有了感知生命的新视角。那些苍幽的老柏树、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摇头晃脑的蚂蚁……他笔下的景物洋溢着生命的律动,这些古老与新鲜、沉静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瞬间与永恒的景物,也同样赋予了他新生的勇气与力量。他虽经历了劫难,却从未失去锐气……
铁生老师的文字朴素而深刻,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思考,与自己达成和解,而后唤醒对生活新的信心,都写进了散文里,留在了地坛;他的思想健全而丰满,他的人格明亮而爽朗,他用睿智的语言将他所经历的苦难缩影成字字句句,早早就暗示了我们要勇敢正视生命中那些不幸的、突发的东西,要我们对生命敬畏、对命运坦然。
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才能更进一步地与作者共情。在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地坛就是铁生老师波澜壮阔的一生,虽有未能实现的理想,有意难平的遗憾,但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创造了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在于我们能够镇定又激动的欣赏这个过程的美丽和悲壮。
人应该怎么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命运的无常,这种问题是有意义的,是需要追问的,因为生命是广阔的,但不是处处都充满鲜花。我们不是在一片花园里一直平缓地走,我们也会经历一些险滩荆棘,一些沼泽,甚至一些凶险之处。当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能逃避,只有勇敢面对,保持坚韧,努力改变自己,才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挑战。
或许再隔几年翻看此书,我能感悟出更深的意义。或者说不同人对此书有不同的感悟,但“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都会成为永远的珍藏和神圣的纪念。”这个道理是真真切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