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科技智慧总第3446期 >2024-08-03编印

科技防汛 智慧守护——探秘北京最深最大的“地下宫殿”
刊发日期:2024-08-03 阅读次数: 作者:来源:BRTV创新北京

极端天气频发,汛期再度来临。面对强降雨带来的安全隐患,科技如何助力城市防汛救援,为超大城市提升韧性?北京排水集团的答案是隐藏城市地下的巨大工程、深夜忙碌的应急队伍、无处不在的“千里眼”、未雨绸缪的智慧大脑……7月28日,北京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创新北京》节目对北京排水集团智慧防汛举措进行了深度报道。让我们跟随《创新北京》节目记者的脚步,近距离感受集团“智慧防汛 科技守护”实践。

1.七下八上的主汛期

北京9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其中60%的降水集中在主汛期,这段时间的降雨量会有多大呢?以2023年“23·7极端强降雨”为例,当时北京市平均过程降雨量为276.5毫米,最大降雨量达到了744.8毫米。

3-2北排1.png

强降雨最怕的就是路面积水、城市内涝,一旦出现,就少不了排水系统的应急抢险人员的身影,他们有什么样的高科技装备呢?

3-2北排2.png

2024年7月24日,北京市升级发布主汛期以来首个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并启动全市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应急抢险大队的队员们也立刻展开了应急预案的部署工作,积水探测器可以实时监测北京路面积水情况。

3-2北排3.png

2.千里眼助力全城汛期守护

7月15日,北京迎来了入伏天的首场降雨,也正式开启了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的工作机制,一旦出现四级以上暴雨预警,这里将成为全市排水系统的指挥中枢。

3-2北排4.png

3-2北排5.png

气象监测

通过雷达云图,可以判断降雨的来的时间,同时3D雷达的使用,更能够准确预报未来的降雨情况,尤其是它推出了每平方公里的这个未来的半个小时的累积降雨量,每十分钟进行一个降雨量预报。这个防汛的模型进行迭代之后,就能够判断未来的这个点位上的降雨的积水风险。

 ——北京排水集团防汛办主任梁毅

3-2北排6.png

探秘北京最深的地下蓄水池

夕照寺排涝泵站是两广大街桥区的最低点,这里的排涝功能主要应对南新华街到广渠门桥这一区域,最大可应对200多毫米的强降雨,远超出暴雨红色预警的降雨量。这里,是北京多个调蓄工程的一个缩影。

3-2北排7.png

探秘北京最大的地下蓄水池

在高楼林立的北京地下,有57个像地下宫殿一样的调蓄池,2013年以后,北京排水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中心城区76座下凹立交桥雨水泵站的升级改造,新建调蓄池57座,降低了内涝风险,近五年来,共计调蓄600万立方米,相当于半个西湖水量,在强降雨时保持了主要道路的通畅。

3-2北排8.jpg

3.“智慧AI大脑”助力“人等雨”

3-2北排9.jpg

3-2北排10.jpg

3-2北排11.png

3-2北排12.jpg

(来源:BRTV创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