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449期 >2024-08-14编印

党建生产深度融合 创新攻关心系民生
刊发日期:2024-08-14 阅读次数: 作者:杨 莹

本报讯  湖北省武汉市水务集团汉口供水部泵站管理所党支部现有党员32名,约占总职工人数的百分之四十。面对近年来二次供水泵房数量的大幅新增,泵站管理所党支部坚持科学创新促发展,坚持“党支部+党小组+创新攻关”的工作模式,以争创一流供水服务为目标,倡导“党建引领、技术创新、安全供水、再创佳绩”的品牌理念,将党的建设与实际生产情况深度融合作为发力点,于2022年创建党建品牌“创新攻关心系民生”。

夯实党建凝聚发展合力

泵站管理所党支部坚持把“理论学习有深度”作为“学”的关键,每一次集中学习教育都是理论武装的重要课堂。坚持把“理论学习有高度”作为“学”的重点,各党小组负责人积极组织小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把“理论学习有宽度”作为“学”的内核。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热情激情,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示范带动、攻坚克难的作用,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小区居民供水服务满意度。

创新攻关擦亮“党建品牌”

泵站管理所党支部按照“一个书记带动一个班子,一个党建品牌影响一个企业”的思路,依托第二党小组长、青年党员杨兴为领衔人的创新工作室,持续擦亮党建品牌,通过创新研发、创新技术,找准切入点,聚焦解决生产中“卡脖子”“硬骨头”“中梗阻”问题,开展党建品牌攻关项目,深入推进党建在创新攻关、泵房运维管理、培养人才、精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引领,以党建引领优化服务,用项目实效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果。

泵站管理所党支部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开展专利申报、创新大赛、经验交流等形式,广泛推广运用创新攻关项目成果。创新攻关成果“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的水泵泵体过热缓解保护系统”于2022年11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地下式二次供水泵房水库溢流保护报警系统”于2023年1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创新成果在我所的直管泵房及二次供水项目泵房进行了推广应用,落地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2024年,所党支部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后,开展党建品牌“创新攻关心系民生”创新攻关项目——“机械臂水箱清洗吸污的探索与运用”。目前已进行现场试验,效果良好,接下来将继续开展试验和改进,进一步完善适用性。

心系民生提升服务质量

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环节的“最后一公里”,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泵站管理所工作之重就是保障这“最后一公里”供水安全。随着近些年二次供水泵房数量大幅快速的增长,泵站管理所党支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求突破,开新局”的有效措施。通过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工作场所、开展与社区共建结对等活动,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以点带面,将党建工作与生产深度融合,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提升服务质量。

党建引领党员先锋先行

泵站管理所党支部第二党小组组长杨兴同志是设备维修队队长,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从事二次供水泵房设备维修工作。他积极参与支部党建文化组织策划,将供水业务与党建引领有效融合。他和团队结合一线运维实践,发挥专长,针对二次供水泵房的智慧化高效运维创新开展工作,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在生产经营、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机融合。

作为设备维修队负责人,他时刻关注群众热线诉求,总结热点问题,规范服务标准与工作流程,对大小设备“问诊把脉”,对关键技术钻研攻关,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工作精神也传递给团队的每一个人。当小区泵房出现故障影响到居民用水时,无论是盛夏高温在楼顶水箱抢修还是在闷热潮湿的地下式泵房盘查故障,他总能带领维修人员一起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保障供水。随着自管泵房数量的大幅增加,他提出改变以往传统泵房的泵房巡查方式,深度推进“数字化”泵房远程管理平台使用,并运用二次供水泵房手机智能终端“武水泵房宝”,让运维人员可以随时监测泵房数据,及时收取泵房信息,为工作提供便利。对泵房实行分级分区管理,制定不同级别泵房的设备巡检制度,以确保泵房的高效运行和管理。他与团队一起充分运用二次供水远程监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势,根据供水范围、泵房设备情况、安全风险大小等因素将所有泵房进行了等级划分,较好地完成了线上和线下工作的结合,较大程度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泵站管理所党支部将不断激发全体员工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形成共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合力,形成大协作的格局,为企业发展引领力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杨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