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3450期 >2024-08-17编印

广州水投集团落实“五定”管理,推进排水片区网格精细化治理
刊发日期:2024-08-17 阅读次数: 作者:广州水投集团

本报讯  近年来,广州水投排水公司努力提高排水管网精细化运维管理水平,率先探索实践城市排水管网“片区化+网格化”管理有效落地,通过一体化管理、数智化流程、多元化网格、精细化考核、阶段化目标“五定”管理,将排水治理延伸到排水单元,融合打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城市排水公共服务“神经末梢”。

定管理体系,一体化推进片区网格治理

深化排水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体化管理,累计接收管养排水管网超2.1万公里、泵闸站566座。管理区域覆盖广州中心城区及番禺区大学城区域113个街镇,服务面积超12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超1000万。率先提出践行“片区化+网格化”的排水运维管理模式,划分5个大片区,成立东南西北中5个运营分公司,并依托所辖13个污水处理系统,按照运行排水管网的走势分布和实际地理条件,划为45个分片区,配置670名片区网格巡查员,服务超2.1万个排水单元,形成范围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上“源头到末端全覆盖+可追溯+可倒查”的排水“片区化+网格化”管理体系,该实践工作经验获得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刊发文推广,并荣获全国国企管理创新一等奖。

定架构流程,全环节扁平化管理

建立“1+4”片区网格管理体系,“1”是以片长为核心,巡查员为抓手,“4”是辅以三防调度员、设备管理员、清疏管理员及项目管理员,形成“划片管理、网格服务、定点管控、责任到人”的架构体系,依托智慧排水“管养通”平台,推进排水片区数智化管理流程再造。基于数字排水平台和片区网格化管理,建立“人工巡查+智能诊断”的双重发现问题机制。对于管内水位异常智能预警缩短至5分钟,处置响应速度提高至20分钟以内,有效防控溢流风险;12345热线涉及井盖投诉平均处理时长由2.9天降低至1.6天,实现排水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消除”的管理目标。

1-广州1.jpg

定网格类型,分类治理优化服务

“分片包干”,有效提升城中村管网养护质效,在白云区探索城中村“4+3+5”驻点工作模式,精准开展该区域的城中村排水管网养护、排水单元达标监管工作。在越秀区、天河区试点推行“民生联络员”,实现排水服务诉求高速响应;推进排水专业服务进小区,试点接收黄埔区无人管养老旧小区96个,养护排水设施约122公里。以“进社入群”为切入点,以社区为服务节点,根据社区的不同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有效解决排水设施无人管养、污水乱排、小区管网现状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

定考核机制,由点及面提质增效

加大对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的考核力度,制定专项考核机制。通过设置77个管网水质监测考核点,建立以污水进厂浓度为重点的片区考核指标体系,并结合各污水系统运行情况,确定不同比分权重,进行差异化、多维度月度考核,激励各片区争先赶优成效显著。2023年中心城区满管率持续下降至历史新低,13个污水处理系统进水BOD浓度均提前1年全面达到标准100mg/L工作目标。

1-广州2.jpg

定阶段目标,推动网格化精准治理

探索在管理单元上细化到片区网格,针对不同片区网格的实际情况,形成不同的问题处置模式,努力把小问题化解到网格中,打通网格内问题的发现和处置的闭环。持续深化“管养通”平台升级建设,以构建排水管网“健康度”综合评价体系为引擎,通过盘活管网设施静态数据、监测管网动态数据及事务管理数据等数据资产,加快探索搭建以大数据模型驱动为基础的“一张图作战、一站式调度、一平台管控、一体化管理”的智慧排水综合管理体系,为城市排水提供全场景数智化解决方案。

(广州水投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