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巴黎奥运会赛程接近尾声此次体育盛宴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让我们共同回顾此次奥运会期间那些与水有关的趣味冷知识吧。
主火炬台如何靠水实现火焰效果?
7月26日,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由气球带动的主火炬台缓缓升空,这是奥运历史上
第一个没有真正火焰的主火炬台。本届巴黎奥运会放弃了化石能源的传统方案,而是以“电动火焰”的方式形成本届奥运会的主火炬,观众看到的“火焰”实际是通过可控的水雾喷射和强大的光流形成视觉效果上的暖色火焰。
而在开幕式上的点火效果实际是在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主火炬台时,幕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开关同时开启了LED灯与水雾喷嘴,两种不同的“火焰”才在一瞬间完成了“交接”。
运动员常喝的三瓶水是什么?
本届巴黎奥运会除了激动人心的夺金场面,运动员们在比赛间隙喝的水也引起了公众注意,教练和队医手中常常拿着三瓶水这里面究竟有何奥秘?其实这三瓶水一般为矿泉水、电解质水、营养液。矿泉水能为大量出汗的运动员补充水分维持体能防止脱水,电解质水能够快速补充运动员在比赛中流失的电解质帮助他们提高运动表现,营养液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能够为运动员提供能量帮助运动员发挥最佳状态。
泳池深度是否会影响选手发挥?
针对奥运会泳池深度世界泳联从2023年1月起执行新标准,要求奥运会比赛泳池深度至少为2.5米,如果要举行多项赛事,泳池深度必须为3米。本届巴黎奥运会拉德芳斯体育馆作为临时搭建的游泳场地,在新规施行之前获批其泳池深度为2.15米,不仅低于国际泳联推荐的3米标准,也比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泳池浅了0.8米。泳池的深度一般会影响运动员比赛时浪花的大小,3米深的泳池被认为是达到最佳游泳速度的理想深度,泳池越深运动员在水中活动所引发的底部反弹波浪会越小,泳池越浅运动员入水引发的反弹波浪越大随之对成绩的影响也越大。但运动员个体适应能力不一这种影响也并非绝对,女子200米蛙泳和混合泳选手叶诗文也表示浅水中反而更容易寻找参照物有助于比赛的发挥。
(来源: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