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管局长谈节水 •
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是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九龙坡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将节水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全面提高城市用水效益和效率,推动九龙坡区生态文明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支撑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 整合+迭代”,健全节水体系。
九龙坡区位于主城都市区的中心城区,幅员面积4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3万,每日供水能力42万方。近年来,始终把节水型城市创建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大力推动组织优化、政策迭代、管理升级,有效构建“大节水”工作体系,2021年成功创建市级节水型城市。一是优化组织架构。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全区节水型城市创建情况。各部门、各镇街通力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各项节水措施有人抓、有人管。二是重塑制度政策。出台《九龙坡区城市节约用水“ 十四五”规划》、《九龙坡区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把节水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完善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升级管理模式。围绕“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鼓励工业企业大力发展和引进循环用水技术,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广节水器具应用,严格执行居民用水阶梯价格、非居民计划用水和超定额加价制度,开展445家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重点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城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控制至122L/人.天,万元GDP用水量6.6立方米,远低于国家与我市平均值。
二、坚持“ 补短+提高”,增强节水成效。
坚持把补短板、促提升作为节水前提来抓,实施基础设施补强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一是从防住水到护好水。把饮水安全作为第一步,关停镇级小水厂8个,提质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00公里,完成“一户一表”改造14万户。加强供水管网维护,城市供水漏损率控制在6.7%以内,“一户一表”率约95.4%。二是从喝上水到喝好水。把饮水不愁作为出发点,实施供水提质改造,实施西彭水厂等城市骨干水厂扩建,实现城乡供水同城同质。安装56台免费户外直饮水机,解决市民户外饮水难问题。供水服务持续改善,积极推动市政公用设施报装一件事一次办,进一步减环节、压时限、优服务,获得用水用气指标考核在主城都市区排名靠前。三是从整治水到亲近水。把人水和谐作为落脚点,投资超过10亿元实施彩云湖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新建雨污管网24公里、污水处理厂2座、环保清淤31万立方米、放置生态基8万平方米,年利用再生水1200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增长率达7%,彩云湖由臭水沟变身幸福河,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地、网红打卡地。
三、坚持“示范+宣教”,凝聚节水合力。
坚持宣传教育并重,强化示范引领,让惜水节水的理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风。一是开展主题性宣传。紧扣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 世界水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六进”宣传200余次,举办水厂开放日、面对面座谈等活动10余次,引导市民群众了解节水、养成习惯。二是开展示范性创建。按照“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工作思路,合力推进节水示范创建,累计创建节水型小区122家、节水型单位223家、节水型企业4家,每年节水减排约1000万吨。三是常态性宣传。以《节约用水条例》、《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为重点,发动区级相关部门、镇街开展爱水、惜水、护水等志愿服务130余次,悬挂标语、张贴海报3000余张,发放宣传袋2.4万余个、宣传册1.2万余本,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城市节水需要长效坚持,久久为功。九龙坡区将精打细算用好水、从严从细管好水,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在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中奋力争先、冲刺在前,在现代化城市治理中奋勇争先、勇挑重担、为美丽城市建设贡献力量,让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水、幸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