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政工文艺总第3461期 >2024-09-25编印

学思想 强担当(7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
刊发日期:2024-09-25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资料室

学思想.jpg

十、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上接第3460期4版)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在纪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六十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92-19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2022年5月27日),《求是》杂志2022年第14期

(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华民族早就懂得“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开展深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思想情感交流,善于用外国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更好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要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作用,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


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对那些妖魔化、污名化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言论,要及时予以揭露和驳斥。做这项工作,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们在提高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应该承认,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和运用,我们总的是生手,在很多场合还是人云亦云,甚至存在舍己芸人现象。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


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21页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59页


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