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城市水务集团 吴炜琪
这世间但凡源于内心热爱的事方可长久,对文字的情有独钟,常常让我有事无事就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千把字的文章很快就能成形,然后兴冲冲的投递出去,只到有一天当编辑老师善意提醒我文章的瑕疵比过去多时,我莞尔一笑略表了歉意,之后依旧在创作路上紧赶慢跑,写时一气呵成,轮到审视自己的作品时内心并非静如止水,成品的文章就像离弦的箭上弓待发,岂能有一刻的耽搁,熟不知静能生慧,慧眼能发现瑕疵,隐性的显性的,就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古人的智慧可以照耀前路。直到又一次不同的编辑发来了退稿信息,我才更进一步意识到必须认真耐心的面对自己的热爱了,不然很有可能给用稿的老师留下做事敷衍的不好印象,必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质量与品质应该是内心的一份追寻,每每看到编辑老师用红线标注出文章的瑕疵时,才发现小小的千字文里也凝结了别人的心血。中国是礼仪之帮,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修养和内心遵循,忠于热爱,认真对待也是一种尊重别人的表现。“欲速而不达”创作的过程如此,同时作为一名家庭主妇,不尽发现创作文字的过程有时候和做美食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记得有一天早上我给女儿做红烧排骨,作为自己最拿手的菜肴,平时时间充足的时候我都是小火慢炖,让肉汤浓郁的料汁和食材在适当的火候里相互渗透,长久融合再收汁装盘最终成为一道色香味俱全,入口软糯的菜品,但那天虽然全程下来烧这道菜的程序每一步都没少,但就因为在过程中抢时间,菜品出锅时表面色泽红通通油滋滋,色香味看上去都不差,但关键的一点肉没炖软。女儿嚼不动又原封不动的带回来了。还有一次去景德镇游玩,我们来到一家陶器体验店,在工匠师傅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从拉胚到塑形花了整整一下午时间,制作了一个非常小的陶瓷杯,当我满心欢喜付款准备拿走时,工匠师傅让我留下地址,数月后才能交付成品。等待一场更精致持久的打磨,小小的瓷器花瓶需要上釉,再到土窑里经过烈火的几轮烧制与打磨,才能脱胎换骨,去除泥土原胚最初的笨重与粗糙,最终呈现出一个色泽通透明净,外形干净利落的精致工艺品,“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世间每一场等待与打磨的过程或许就是一场融合与沉淀。
“慢工出巧匠,慢火熬老汤”慢有时候也是一种态度,一场无法省略的进程,在从慢从细中打磨一道菜、一件工艺品的极致之味、之美,人生又何常不是一场场打磨与历练的过程。漫漫征途,从青年的拼速度和干事的激情,到中年的温润,老年的从容,经历的所有风雨坎坷与坦途,或许都是为了让内心的自我更充盈与强大,在一次次的打磨铸造中最终遇见一个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