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为北方沿海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415立方米,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5,用水总量控制指标11.42亿立方米,实际用水量已达11.05亿立方米,常规水利用量已接近总量控制指标上限。
2023年,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元,裕龙石化、万华蓬莱工业园、招远核电等一批千亿以上重点项目接连启动,用水量大幅增加,烟台市认真研判,抓好重点领域供水格局,推动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以及相关产业方面蓬勃发展,形成了企业投资、市场主导、规模发展的非常规水内生增长模式。
非常规水利用已到爆发式增长期
烟台市千亿级项目及化工园区全部配置非常规水,全市规划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60万吨/日以上,规模巨大、增速极快,其中:
▲海阳核电配备的海水淡化设备
裕龙石化已建成14万吨/日的海水淡化工程,其中热法8万吨/日、膜法6万吨/日,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所有工业用水全部为海水淡化水;
蓬莱化工产业园一期已建成10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远期规划建设30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海水淡化水利用占比达到用水量的80%以上;开发区万华工业园利用烟台市再生水有限责任公司供给的再生水达到14万吨/日,工业园自产回用再生水达到3万吨/日;
海阳核电、蓬莱国电等一批电力企业海水淡化利用规模均超过1万吨/日;
莱州和招远等地金矿矿坑水主要用于选矿回用,全市金矿矿坑水利用量约3万吨/日;
长岛向居民供水的海水淡化站达到19处,总规模约1万吨/日。
再生水利用已形成市场化模式
在再生水利用方面,烟台市再生水有限责任公司再生水生产规模已达16万吨/日,向万华工业园供水14万吨/日,年内将完成二期工程续建,再生水生产规模将达到20万吨/日。
在再生水利用管理方面,引入社会资本。套子湾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项目由烟台市城市排水服务中心、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套子湾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烟台市再生水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运营,引入万华化学上市公司的规范化管理。
在再生水利用效益方面,实现了长效稳定的盈利模式。
▲烟台市套子湾污水处理厂
海水淡化有望引领前沿科技
裕龙石化创新使用热膜耦合法,将膜法海水淡化装置与热法海水淡化装置串联运行,利用热法余热提高膜法原水温度和制水的产水率,形成了热膜耦合联通,既降低了成本,又大幅提高了供水保障能力。同时热法海水淡化利用炼化余热制水,大幅降低热法生产海水淡化水成本。
蓬莱化工产业园采用海淡水、再生水循环使用法,将海水淡化水用于工业后,再通过自建的污水处理厂净化为再生水,再生水再次用于工业后又回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通过多次循环利用,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率较高。
▲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海水淡化设备
开发区万华工业园研制的国产反渗透膜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膜法核心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生产制造已实现市场化应用,目前正在继续研发迭代升级。
下一步,烟台市将抓住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试点城市机遇,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力度,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
修订《烟台市节约用水条例》,立法支持非常规水利用;落实好再生水利用规划,推动再生水利用项目提质改造升级;落实好海水淡化综合利用规划,推动海水淡化多场景应用。将非常规水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给予非常规水研发、生产及利用相关企业更多实质性支持,在建设用地、输水管网建设、电价等方面给予海水淡化企业相应扶持;鼓励设计多元化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推动非常规水利用和节水产业科技创新,同时,积极走访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产业发展
以开发区万华工业园为重点、以海洋装备制造园区等为载体,培育和引进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重点研发海水淡化膜组件、高压泵等关键部件,推进核心材料装备国产化,开展自主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争取通过政策支持和企业自主研发,培育1~2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非常规水利用及节水产业企业。
探索应用路径
探索积极推动蓬莱化工产业园与蓬莱国电合作进行蒸汽、供水联动,实现降本增效;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或争取政府贴息,降低再生水利用公司财务费用;探索在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领域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力度,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再生水利用。
做好总结宣传
对非常规水利用模式进行总结,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烟台市非常规水利用经验及模式;加大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氛围。
(来源:山东省水利厅)